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中华民族的奋起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晚清政府的改革
              D.近代的民主革命
            • 2. 国家海权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摘编自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马汉提出“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末,面对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清政府有何对策?其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根据上下文,将大事年表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上述年表中存在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大事年表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历史的形成与演变,决定了国家、民族共同的个性与命运。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相等),……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主要含义是什么?李鸿章对“边防”问题的看法有哪些变化?
              材料二  他(李鸿章)过分相信那种“以夷制夷”的老政策,……以为俄国人会为中国介入此事时,迫使日本和平解决。当这一允诺无法兑现时,李又孤注一掷地转向英美寻求调停。……他不懂现代国际政治的实质,……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摘自徐中约《中国人的奋斗》
              材料三  (二)……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四

              材料五  鸦片战争以来发生的多次战争……那都是王朝战争,屡战屡败……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第一次将自己的命运与世界民主阵营连接在一起,民主阵营胜,中国民主前途存;世界民主阵营败,中国民主前途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前中国没有发生过如此光明如此幸运的战争结盟。……中国人付出最多,……中国人赢得最多,那是因为中华民族将自己的双重命运--民族与民主的命运抵押了上去,赢得了双重胜利。
              --朱学勤《我们该如何纪念南京大屠杀》(3)对比材料四中的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的不同。
              (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请仿照图3的示例,为图4、5撰写解说词。

              图3五四风雷: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图4卢沟烽火:    
              图5开国大典:    
            • 6.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步步加深
              B.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屡遭失败
              C.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 7.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
              “哭声达于四野”。
              (1)“割台湾”是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
              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
              材料三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引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 8.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聚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王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条件,并分析该政策的后果。
                  材料二:魏源认为:海运“其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
                                                                                                                             --《魏源集•道光丙戍海运记》
                  李鸿章认为:“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
                                                                                                                        --转引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国的海洋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离。”    
                                                                                                                                                       《清史稿》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海军在“甲午一役”中惨败的根本原因,并分析甲午战败对我国国防安全所造成的危害。
            • 9. 1900年,列强在华设厂的总数是以前的80家。其直接原因是
              [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外国资本的涌人 
              C、工业革命的开始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10. 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千年变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1)近代中华民族“遭遇的极大困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19世纪中华民族两次反思的实践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