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作为我国老牌重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就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举行了情况发布会,为振兴东北出谋划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元朝时在东北地区设立行省管辖,其意义何在?
              (2)近代东北地区见证了列强的多次侵略,请结合日本侵华史实加以说明。
              (3)1953年新中国制订并开始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东北地区取得了哪些重要的工业成就?
              (4)对于国家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你有何合理化建议?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风雨如晦,山河破碎,闻一多先生怀着悲愤和期待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七子之歌》.闻一多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七个地方,当时都被列强霸占。
              材料二   国会的意见:共产党中国政府不应该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作为中国的代表。
              --1953年6月4日《美国新闻处每日新闻公报》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 尼克松讲话材料三  双方认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2009年11月17日胡锦涛和奥巴马会谈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香港岛是被哪一个条约割占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对中国的态度? 并分析70年代美国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人民政府接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当前的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并指出其决定因素。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3. 近代以来,国人开始逐渐认识西方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夷(美国)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
              --1817年两广总督蒋攸鼯奏折
              “(英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国有大事,王谕相,……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此制欧罗巴诸国皆从同。”
              --1849年徐继畲《瀛寰志略》
              材料二   国人对宪政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政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书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由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反映出两国政治制度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前后国人对宪法态度不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国人对西方政治认识的演变趋势。
            • 4. 1840年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下表所列相关信息,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②细菌战、毒气战
              ③ƒ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③④②①
              B.ƒ③②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 5.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遭受侵略、奴役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
              侵略、追求民主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中,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  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三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如下的纪念邮票(小型张):
              (1)由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胜利来之不易,和平任重道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6. 阅读材料,囬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款 清国将下列地方之管辖权丼将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以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划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
              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本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境内。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即荚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马关条约》材料二  台湾光复图选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台条约是非法无效的,必须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曰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乎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的联合声明》请回答:
              (1)简要分析材料一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湾光复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并所学知识,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 
              (4)谈谈你从中日关系的百年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 7.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主要的正功能在于其整合和融汇功能,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大范围的群体,带来更大规模的发展。……从另一方吸纳了经济、财富和技术发展。……我们能够推断,正是通过侵略(指上文中的“战争“--引者注),才形成了早期的正式法典、官方法庭以及警察体系。同样,也是通过侵略(指上文中的“战争“--引者注)才建立的道路和交通体系、安全守卫体系以及整个国家的警察体系,经济才得到促进,贸易才得以进行,对于商品的需求也于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同生产能力。同时,不同群体之间交换并相互促进宗教和科学思想。
              --[英]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 《自由与文明》
              材料二  民族主义的崛起,民主精神的高涨,革命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这些思想上的变动,当然是甲午战后中国现实社会生活的产物。但人的行动是由思想指导的,思想的大变动反过来又对社会的大变动起的推动作用,并且影响了不止一代的中国人,引导人们一步一步地向前攀登。
              --金冲及《甲午战争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材料三                 1914-1918年英国妇女就业情况表
              行业1914年7月所雇佣女性人数估算1918年7月所雇佣女性人数估算女性占所有被雇佣工人的百分比
              1914年7月1918年7月
              金属170000594000925
              化学400001040002039
              纺织8630008270005867
              服装6120005680006876
              木业44000790001532
              皮革23100197100410
              政府机构2000225000347
              --[美]丹尼斯•舍尔曼《西方文明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学者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对战争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一作者的分析方法,简述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妇女就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 8. 外交是内政的外延,它牵涉到国家的安全与生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跪地外交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成就得益于怎样的外交基本政策。列举建国初期中国取得的三项外交成就。
              (3)纵观中国百年来外交的风雨历程,你可得到什么认识或启示?
            • 9.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 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摘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材料三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2)一百多年前,日本通过哪一战争及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请概括指出方针的基本内容并列举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巨额外债,1895年借款额是1894年的11倍多,1895-1899年年均借款额也比1894年高5倍多。这一时期外人企业投资也大大增加,其1895-1899年年均数是1894年的20多倍。
                  材料二  大战期间(注:指一战)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资本输出,……随着大战的进行,洋货进口值先大幅度降低,后略有回升;而欧洲战争对中国棉花、皮毛等原料需求增加,中国货物出口比战前有了较大的增长。
                                                                                                  --均摘自陈争平 龙登高《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895年借款额”大增的是什么战争?并指出此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该状况出现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