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诗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 秋)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诗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 2.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 3.      失败产生的亡国危险,也使中国的维新精英陷入焦虑感和激进心态之中;     的失败,使极端保守的满清权贵进入政治中心,并引发了攻打使馆的“庚子事变”与八国联军入侵。空格处依次应为(  )
              A.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B.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
              C.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甲午战争、清末新政
            • 4.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不仅关系到对方的兴衰存亡,也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
              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
              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
              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
              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谈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2)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的理解,并指出这一“不正常状态”结束的直接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反思现今仍在曲折发展的中日关系,谈谈你的启示。
            • 5.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竞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材料二:“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材料三: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供奉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近年来有包括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政要进行参拜靖国神社的活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情景发生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之后?“倭人竞割台湾去”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对中日关系造成的严重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 6.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
              1900~1901年德国等八国《辛丑条约》
              材料二 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表格中①②③所指内容。
              (2)材料二中邓世昌壮烈殉国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
              (3)材料三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件爆发之后?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 7. 下列条款引自近代中国三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排序应是(  )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 8. 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也是中日关系自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发展到最低谷的时期。回顾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
              (1)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等条款是什么?
              (2)1900年日本又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签订的什么条约使日本取得了在中国华北驻军的特权?1937年日本在华北发动什么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3)1919年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什么爱国运动?1945年9月3日,《大公报》记者朱启平发表了著名的报道《落日》,他见证了前一天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发生的什么事件?
              (4)1972年,哪位日本首相访华,与中国发表《中日联合声明》从而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在声明中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
              (5)牢记历史并非为了延续仇恨。联系当今中日关系现状,你认为我们今天学习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史的目的是什么?
            • 9.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丘逢甲《离台诗》(1895年)
              材料二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诗中“宰相有权能割地”的“割地”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重要影响?
              (2)材料二诗中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道路,这条新道路指的是什么?
              (3)导致材料三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在“远征”有一件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哪一事件?
              (4)材料四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
            • 10.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以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
              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划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
              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
              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境内。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马关条约》材料二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台条约是非法无效的,必须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的联合声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关条约》的内容,简要分析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知识,判断这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台湾光复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