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 2.

               (2010年山东测试)“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迫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3.

               (2009年山东一模)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 4.

               (2009年江苏四市调研)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5.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A.香港
              B.南京
              C.东北
              D.台湾
            • 6.

               (2010·合肥模拟)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
            • 7.

               (2008·天津文综)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  )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 8.

               (2008·宁夏文综)《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9.

               (2010·青岛模拟)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B.《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洋务运动
            • 10.

               (改编题)阅读下列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  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请回答: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6分)

              (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