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 2. 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的感受历史。观察如图,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3.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B.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4. 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什么旗(  )
              A.大清王朝的龙旗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C.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 5.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
              A.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B.武昌起义和五四运动
              C.湖北军政府成立和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成立和五四运动
            • 6. 张謇曾于某年自撰嵌字春联:“民时夏正月,国运汉元年。”据此可以断定(  )
              A.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B.“实业救国”思潮萌发
              C.南京临时政府已经成立
              D.国民革命运动正在兴起
            • 7.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北伐进军长江流域,胜利在望
              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 8. 唐德刚认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宣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文中的“分水岭”是指(  )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B.由“学习器物”转入“学习制度”
              C.由“近代史”转入“现代史”
              D.由“帝制”转入“民治”
            • 9. (2013秋•丰台区期末)如图为1912年中华民国征集国歌时的一首国歌拟稿。歌词为:“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歌词解读正确的是(  )
              A.“开化早”--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
              B.“旧邦新造”--仿效君主立宪政体
              C.“飘扬五色旗”--倡导国内民族平等
              D.“世界和平永保”--废除列强在华特权
            • 10. 1912年2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为:“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歌词意境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反映了中华民国反对外来侵略的革命精神
              B.说明中华民族推翻了封建制度,尝试民主共和
              C.体现了孙中山五族共和式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
              D.体现了学习西方、建立民主政治、追求民族平等走向世界的时代精神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