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孙中山像和题词


              图2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什么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材料四: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1)材料一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罗马法最终完成于东罗马帝国时期,其标志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
                                                                                                                                                
              (3)材料三出自哪部文件?辛亥革命建立了20世纪初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指的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确立了哪些民主制度? 
                                                                                                                                               
            • 3. 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说“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 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美国前总统布什说:“人类千百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如何约束权力上各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指出这两种主张对当时历史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思想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试指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实践这种思想的活动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二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美国总统是被“关在笼子里”的。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说,“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 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 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布什说:“人类千百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 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如何约束权力上各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指出这两种主张对当时历史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思想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试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践这种思想的活动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二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美国总统是被“关在笼子里”的。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最近几年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生”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
              材料一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压倒全场)时代也。……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固于中国两种革命必须同时并举,既废手工采机器,又统一而国有之。于斯际,中国正需机器,以营其巨大之农业,以出其丰富之矿产,以建其无数之工厂,以扩张公共运输,以发展其公用事业。……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至其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   
              ——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二 物质建设》即《实业计划》(1917—1919)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此则平均地权之旨也。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材料四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
              ——2010年11月章开沅《革命不是制造出来的》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主张“民生主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两种革命”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内容有什么新发展?其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三中关于所有制形式的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曲高和寡”的主要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中有这段对白: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1)分析材料一中《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材料,说明王淑芬与李三的对白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方面还做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2年是中华民国建立100周年,100多年来,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2010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材料四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924年到1927年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南京你支持哪一个城市举办?为什么?武汉三镇是哪三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 

              请回答: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革命方略》

              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1)孙中山为实现“三种革命”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的进程有什么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个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3)分别阐述图1、图2所反映历史事件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