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野蛮咧,文明咧,日本咧,欧美咧,独占咧,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任凭什么人,尧舜咧,桀纣咧,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咧,王莽、朱温、袁世凯咧,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
              —— 摘自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 )梁启超这篇文章写于哪一年? 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和辛亥革命两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简要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不会退回”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 3. 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写了一幅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结合联首联尾和对联中作者的看法,此时
              [     ]

              A.《临时约法》还没有颁布
              B.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C.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
              D.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 4.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 5. 孙中山说:“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这说明
              [     ]

              A.清政府对中国经济近代化没有产生任何积极影响
              B.中华民国的成立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资产阶级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工商业的热情高涨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又上书李鸿章,更为系统地提出了著名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要求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在全国实行改革,认为这是“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1)据材料一,孙中山最初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 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3)据材料四回答,为什么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你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史实,更要学会解释史实。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1)依据材料一,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两则材料,你又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在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根据下列提示,完成有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写出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

              (3)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