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
              A.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B.是后人的“伪造”史料
              C.是研究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珍贵史料D.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2.
              1926年12月,中共中央汉口会议认为,自北伐军攻克九江、南昌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已发生“各种危险倾向”,“其中最严重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惧而日渐向右。”……会议要求“一切群众组织和运动,尽可能的和国民党合作。”基于此种认识,中共中央认为应当
              A.扶助国民党左派领袖B.继续大力开展工农运动
              C.争取国民革命领导权D.与国民党右派彻底决裂
            • 3.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芙乐尔号”                              井冈山会师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要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异同。(4分)分析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2分)
              材料二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编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七条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第九条 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摘编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了中苏(俄)关系的何种变化?(4分)分别反映了两个时期我国外交政策怎样的特征?(4分)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 4.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这次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接受了共产国际的领导
              B.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C.取消了李德、博古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D.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 5.
              1930年李立三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李立三路线产生的根源是
              A.受共产国际的影响B.对苏俄模式的迷信
              C.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D.基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地位
            • 6.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7.
              1933年吴钊在《复兴之基点》说:“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垒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下列符合当时情况的说法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准备长征
              C.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积极抗战
              D.东北、华北国土沦丧,一二·九运动爆发
            • 8.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对中共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过渡时期采取土地全民所有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实行土地公有制D.改革开放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
            • 9.
              根据下面的纸币蕴含的历史信息,推测其最可能流通于
              A.20年代初的苏俄B.大革命时期的广州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根据地D.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
            • 10.
              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方针政策,这是中共能够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下列各项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①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②1935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和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
              ③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的决定
              ④1956年中共八大决定党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