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下列能说明长征与这段历史联系的是
              ①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②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③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
              ④长征撒下了革命火种,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 读下图,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出发点和胜利完成的终点分别是


              中国工农红军路线图


              [     ]


              A.湘赣边和延安
              B.井冈山和陕北
              C.遵义和延安
              D.赣南和陕北
            • 3. 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句子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③宜将剩勇迫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4. 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     ]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 5. 2010年的暑期,小辉同学参加了“红色之旅”,旅行团一行从江西瑞金启程,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到达陕北。与这一线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百团大战
            B.渡江战役
            C.红军长征
            D.淮海战役
          • 6. 有学者认为,遵义会议开始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家化”的正确历程,其理由是
            [     ]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 7. 下列物证,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
            [     ]

            A.同盟会党员证

            B.“红军临时借谷证”

            C.五四运动40周年纪念邮票

            D.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开业时照片
          • 8. 下文摘自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首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
            [     ]

            A.太平军
            B.北伐军
            C.工农红军
            D.新四军
          • 9. 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这里”指的是
            [     ]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
            C.贵州遵义
            D.甘肃会宁
          • 10. 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     ]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