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出现在                  (    )

              A.淞沪会战中
              B.太原会战中
              C.徐州会战中
              D.枣宜会战中
            • 2.

              “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故筑城池。……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城,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据此推断这段材料出现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

              A.1631年(即崇祯三年)
              B.1931年
              C.1935年
              D.1937年
            • 3.

              看图,这种臂章最早出现于中国抗日部队中应该是在                 (    )

               

              A.1931年9月后
              B.1936年12月后
              C.1937年8月后
              D.1938年10月后
            • 4.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抵抗,这支军队应属于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 5.

              材料一  国军一部分应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则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193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军作战指导计划》

              材料二 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与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把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功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

              ——1937年8月25日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回答:

              (1)为实现材料一中“确保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党组织了哪些战役?(4分)我们应当怎样评价这些战役?(4分)

              (2)材料二说明中共确定了怎样的抗战路线?(4分)为此,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洛川会议后是怎样实践上述抗战路线的?(4分)

               

            • 6.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 7.

              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

              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中国战场

              南太平洋、东南亚战场

              中国战场

              (不包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残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日军兵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分配情况?(2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6分)

               

            • 9.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②抗日英烈群体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

              ③中共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中各时期的主战场

              ④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

              (22分)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据岳麓版课标教材《历史》必修Ⅲ

              (1)在材料一中任选一家,指出该学派的哪些观点“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4分)

              材料二      清季人虽未必有意识地全面反传统,却在很多地方为民初反传统者预备了思想武器。民国区别于清代的一个倾向性的变化即是最终形成了从负面解读传统的取向。

              ——据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2)任举一例说明“清季人虽未必有意识地全面反传统,却在很多地方为民初反传统者预备了思想武器。”(3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民国初年,有识之士是如何“从负面解读”孔子和儒家学说的。(6分)

              材料三

              1939年,绥远形势告急,国民政府应蒙古族上层爱国人士的请求,派走员率军与蒙旗各界代表,共同迁陵。逢径延安时,毛泽东敬献了花圈,边区政府秘书长恭读了祭文,祭祀之后,延安各界人士瞻仰了成吉思汗灵枢。成陵西迁,阅时数月,历地千里.各城镇乡民,宁断隔夜之炊,亦踊跃宰牲献醴,祭英我中华民族英雄——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英曼,人人舒张民族正气,个个藐视倭奴气焰。

              ——据陈琳《成吉思汗陵西迁始末》等

              (3)结合时代特征,解读材料三所揭示的文化现象。(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