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38年7月5日,毛泽东等向国民参政会提出建议:“武汉成为敌人急切窥觎的目标,因之,我们认为最急迫的问题莫过于如何保卫武汉与取得第三期抗战的胜利”。这表明

              A.日军企图占领淞沪地区
              B.中共和国民党合作抗日
              C.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中共准备发动武汉会战
            • 2.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 3.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蒋介石1937.7.17庐山)结合时代背景,各方对此讲话的态度错误的是

              A.国民党尽管还犹豫但已经准备作战
              B.共产党加快了二次国共合作的步伐
              C.日本对中国施以更猛烈的军事打击
              D.英美各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支持力度
            • 4.

              庄严在《用历史档案还原历史真相》中写道:日本关东军在投降前夕,烧毁了几乎全部的侵华档案和秘密资料,吉林省档案馆新发掘的日本侵华档案是日本投降时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未来得及销毁的部分。……在这批档案中,“2件伪满洲中央银行的电话记录,清楚地记载了日军以军用公款科目转账划拨给日军部队‘购买’‘慰安妇’专项资金内容,从伪康德十一年(1944年)11月到伪康德十二年(1945年)3月,先后有53.2万日元用于‘慰安妇’‘采购’,并需持‘关东军第四课证明办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些档案是第一手资料,具有非常大的历史研究价值

              ②说明日本“慰安妇”事件的确凿性

              ③“慰安妇”事件是日本国家行为

              ④关东军企图掩盖其侵华罪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5.

              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改变了这种局面的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6.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北京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珍藏着一顶当年守城的国民党29军士兵的铁盔(下图)。铁盔是在1987年重修宛平城墙时出土的,盔身斑斑锈迹。盔顶正中有一直径约6厘米的不规则小孔,从孔形来看,极像是被子弹击穿的。

              ——摘自《北京日报》

              (1)材料一见证了怎样的历史史实?(4分)

              材料二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标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谁先杀满100人,难分胜负,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到150人。

              (2)请你修改材料二中“消息”的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

              材料三    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8分)。

              材料四     日本安倍政权上台后,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展开的中日争执不断升级,从而导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安倍政权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发表了一系列“中国威胁论”,在外交、军事等各方面展开攻势,大幅度增加防务费用,并且发表一系列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论,说什么“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认南京大屠杀。

              ——摘自2014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4)根据以上材料,请谈谈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6分)

               

            •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的挫折。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想结合,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出现的两次严重挫折是什么?(4分)

              (2)中国共产党为挽救危机召开了哪两次重要会议?(4分)此后中国革命经历了哪两大时期直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

              (3)201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4华诞,由以上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 8.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该剧中有许多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一直坚持在正面战场抗战 ④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9.

              下面是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发给中国的电报史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共产国际对中共有一定影响力
              B.毛泽东学习苏联的革命道路
              C.中国共产党事事听命于苏联
              D.共产国际遥控指挥中国革命
            • 10.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D.鼓舞了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