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日军占领南京,血腥大屠杀的历史见证
              C.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南京光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
            • 2.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八七会议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 3.

              (16分)某班同学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题,举办研讨活动。

              【活动一 中美关系历史回眸】

              史料一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史料二    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台湾是“一块由于盟军在太平洋的胜利而从日本手里接收过来的领土。像其他这样的土地一样,它的法律地位在国际上采取行动决定它的前途之前是不能确定的”。

              1971年9月22日,美国同日本国一起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又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史料三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1)有同学搜集了上述三则史料,请你根据这三则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

              (2)如果你也要搜集中美关系演变的史料,你将运用哪些方法?(4分)

              【活动二  中美关系现实思考】

              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进一步明确提出:新形势下,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局面。

              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已经在美国“阳光之乡”按下了启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的按钮。

              (3)请你结合当今国际格局特征,谈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有利条件。(6分)

               

            • 4.

              电视剧《红日》以1947年5月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全歼国民党精锐军团张灵甫的七十四师为背景,通过众多英雄事迹而讲述的一个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战役。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中(    )

              A.中共战略反攻时期
              B.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期
              C.国民党重点进攻时期
              D.国共战略决战时期
            • 5.

              图是1949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消息,报纸里的“中共二中全会”指的是中共哪次会议?并决定工作重心如何转移?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新政协一届二中全会,农村转移到城市
              B.新政府一届二中全会,城市转移到农村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农村转移到城市
              D.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城市转移到农村
            • 6.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7.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8.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有关南京的叙述正确的有① 太平天国在此建都 ②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③ 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定都 ④南京的解放,标志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9.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D.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 10.

              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