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当年为民国35年)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部队发此电文主要是由于
              A.国民党军队对山东发动重点进攻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
              C.国民党军队对延安实施重点进攻D.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 2.
              三大战役的胜利
              A.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B.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全部国土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 3.
              《毛泽东选集》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材料中的 “历史转折点”是指:
              A.内战的爆发
              B.1947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C.政协会议的召开
              D.三大战役的胜利
            • 4.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
            • 5.
              下列四幅地图都是发生在安徽境内,其中不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 6.
              “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1924~1927年B.1937~1945年
              C.1945~1949年D.1949~1956年
            • 7.
              该图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的影片剧照。该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援前线。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挺进大别山
            • 8.
              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当时,此斗争主要集中在
              A.建设什么性质国家之争
              B.国共两党关系的斗争
              C.军队与政党的关系之争
              D.解放区与国统区关系之争
            • 9.
              “中国的革命正是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C.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 10.
              某人要写一本历史书,第一章为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二章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三章为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四章为抗日战争,第五章为人民解放战争。下图应出现在
              A.第一章B.第二章C.第四章D.第五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