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B.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
              C.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
              D.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成的工业体系
            • 2. 中国的北洋军阀统治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北洋军阀曾是历史书中的白脸奸臣,但如今却重新引发人们的思考。在军阀二字的掩盖下,这一时期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西化”的心。下列各项符合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有(  )
              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②西方思想广泛传播
              ③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    
              ④土地革命遍及全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3. 如图反映了某一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对该阶段发展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得益于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D.得益于洋务企业的示范
            • 4. 北京人把玉米面叫棒子面,1937年0.1元1斤,到1944年涨到6、7元1斤,到1945年已上涨了1000倍。其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根据地粮食的匮乏
              B.北平地区的沦陷
              C.南京国民政府通货膨胀
              D.四大家族的掠夺
            • 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火柴盒则由女工和童工或在工厂或在家内糊制,每制盒百个付工价四十文。女工糊制火柴盒,平均每人每天可得钱六十文,这对于一个中国普通工人的家庭,也算是一项不小的额外收入了”(《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0上卷);“广东一带的缫丝工厂大约有一百七、八十家,……这类工厂所使用的女工人数,每一厂至少二、三百人,多者达七、八百人;总人数达六、七万人之多……女工大部分是农民的女儿,或者是远走外乡工作的人的妻女。”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科》
              (1)材料一表明近代女工所从事的行业有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
              材料二  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论妇女作上宜设善章》(1888年4月1日《申报》)
              (2)材料二对雇佣女工持何态度? 其理由有哪些? 
              材料三  “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惟恐不能入选”。
                                                                                          李长莉  《近代中国社会丈化变迁录》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结合材料四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 6. 据1895年至1898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8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官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只有8家,资本总额不过400多万元。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政策调整
              B.国内政局稳定
              C.欧洲战争影响
              D.群众运动推动
            • 7. 1912-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法规等达80多项,包括解除对民间 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筹办国货展览会和组织参加外国博 览会等。以上材料反映北京政府(  )
              ①努力扩充官僚资本
              ②重视振兴民族经济
              ③优化经济投资环境
              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西方都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然而西欧的这种不发达较之中国的发达反而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西欧人却恰恰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他们渴望学习,并积极创造。他们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并将其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致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这一转变的先锋和受惠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影响方面来看,l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l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诚然,耶稣会士传入了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制图学和建筑学等西方科学,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小撮儿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在这些方面仍然是传教士到来之前的那种模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回答:
              (1)材料一中“古代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有什么表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走向近代的特点并简述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近代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的观点,并依据材料三所反映的信息加以说明。
            • 9. 材料一  郑官应(1842-1923,又名郑观应)的一生是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的,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他认为要把中华民族从危亡中拯救出来,就必需承认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一个三千来未有大变局,因此中国也需要变。他认定要与资本主义列强抗衡,就“不得不亟思控制,因变达权”。他呈给光绪的《盛世危言》的自序写道:“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摘编自汪熙《论郑官应》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材料二  郑官应指出,那些西洋人恃以雄峙海外的科学技术是“积数百年研究之功始得,一旦贯通其学,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非偶然矣”。由此而提出组织力量译述西学,设学堂培养人才的建议。其次,他把西学分为天学、地学、人学三部分。所谓“人学”,既包括语言、文字,也包括一切政教、刑法、食货、制造、商贾、工技诸艺。由此得出的逻辑的结论,就是学习西学不仅是学习“长技”,而且要学习西方几乎所有的人文科学。郑官应说“欲强国先富国,欲富国先富民,而富民之道则不外以实业为总枢,欧美各国历史昭昭可考。”即要抵御外国的侵略就必须民富,而民富又必须国强来保护;要民富、国强则必须改革政治,削减君权,实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他认为专制政体对外已丧失御侮的力量,对内也不具有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能力。--摘编自汪熙《论郑官应》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官应对中国时局以及对西学的认识。
              (2)郑官应的思想在当时很有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 10. 以下企业中不属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  )
              A.上海发昌机器厂
              B.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C.南通大生纱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