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维新运动中,康有为发表了《孔子改制考》,将一个复古的守旧者考证为革新的改革家。康有为的意图是(  )
              A.还原孔子的变法改革形象
              B.宣传儒家的进取有为精神
              C.论证维新变革的合法性质
              D.争取国际社会的道义支持
            • 2.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早期维新思想
              C.设议院、开国会
              D.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 3. 材料   1912年2月23日,梁启超给身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写信,……他说:“旧革命派自今以往,当分为二,其纯属感情用事者,殆始终不能与我公合作……但此派人之性质,只宜于破坏,不宜于建设……政府所以对待彼辈者,不可威压之,威压之则反激,而其焰必大张;……为由利用健全之大党,使为公正之党争,彼自归于劣败,不足为梗也。健全之大党,则必求之于旧立宪党,与旧革命党中之有政治思想者矣。”
              但在同一封信中,他又坦言:“既以共和为政体,则非有多数舆论之拥护,不能成为有力之政治家……善为政者,必暗中为舆论之主,而表面自居舆论之仆,夫是以能有成。今日之中国,非参用开明专制之意,不足以奏整齐严肃之治。……然在共和国非居服从舆论之名,不能举开明专制之实。”
              --摘自袁伟时著《昨天的中国》(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给袁世凯的政治建议。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提出该建议的历史背景。
            • 4. 孙中山曾说过:“谓袁不可信,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为恶,而基础已经远不止如前,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从中可看出孙中山(  )
              A.将建立共和制度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
              B.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C.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完成,准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5. 1862年,恭亲王奕䜣奏请成立京师同文馆以授西洋之学,并主张从举人、优贡及五品以下京外各官中招考生源。未料“京师各省士大夫聚众私议,约法阻拦,甚且以无稽谣言煽惑人心,遂无复有投考者”。这一事件反映了(  )
              A.招生不公影响士子利益
              B.晚清官场派系斗争严重
              C.贵族官僚反对开办新学
              D.守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
            • 6.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材料中“有意义的革命”是指(  )
              A.政治制度实现了变革
              B.进步力量通过暴力掌握国家政权
              C.社会性质得到了改变
              D.改朝换代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 7. 1901年,梁启超提倡以“民族主义”有效抵御外辱;1903年后却只讲“国家思想”而再提“民族主义”,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梁启超(  )
              A.抵制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浪潮
              B.对外妥协博得列强的好感
              C.提倡各民族间互相尊重与合作
              D.宣扬清末新政的平等思想
            • 8.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儒家思想与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 9. 论自由
              “‘不自由毋宁死!’斯语也,实十八九两世纪中,欧美诸国民所以立国之本原也。
              自由之义,适用于今日之中国乎?曰: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
              自由之界说曰:‘人人自由,而以不侵人之自由为界。’……自由云者,团体之自由,非个人之自由也。野蛮时代,个人之自由胜,而团体之自由亡;文明时代,团体之自由强,而个人之自由减。
              天下未有内不自整,而能与外为竞者。……故真自由者必能服从。服从者何?服法律也。法律者,我所制定之,以保护我自由,而亦以钳束我自由者也。
              吾亦曰:辱莫大于心奴,而身奴斯为末矣。夫人强迫我以为奴隶者,吾不乐焉,可以一旦起而脱其绊也,十九世纪各国之民变是也。……独至心中之奴隶,其成立也,非由他力之所得加;其解脱也,亦非由他力之所得助。……若有欲求真自由者乎,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1)梁启超宣传自由思想的背景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概述梁启超的自由观。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的自由观?
            • 10.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的政治思想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这里“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B.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
              C.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D.借助儒学宣传革命理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