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情况见下表

              年份

              1840年

              1860年

              1870年

              数量(万吨)

              1.90

              5.51

              10.00

              这一现象表明:(   )

              ①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②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扩大 ④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的。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1)分析出现材料一所述现象的原因。(3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2)据材料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材料三    1979—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图

              (3)据材料三,指出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 3.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A.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
            • 4.

              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并由此引发政治领域的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

              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1872年,侨商陈启源从英国购买机器设备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继昌隆缫丝厂。该厂“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经济发展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因素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和由此引发的政治变革。(4分)

               

            • 5.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采用洋纱织布。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传统手工业重新崛起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工业革命开始起步
              D.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 6.

              1885年,广东一些手工丝织业者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杀死丝厂工人。事件发生后,地方官员派兵查封各处丝厂,理由是“平民不得私擅购置机器。”这说明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官府的歧视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

              ③清政府重视社会稳定,平衡各方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 7.

              外国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 8.

              据1872年的一份统计,当时各通商地区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激增,连时人都发出感叹:“甚矣,生齿之繁也,可谓庶而富者矣!”在时人眼中看来,人口与商业繁荣的关系是:

              A.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加
              B.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C.对外贸易的扩大刺激了人口与商业的繁荣
              D.人口与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对外贸易的增长
            • 9.

              阅读下表,从表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年代

              人口(亿)

              耕地(亿亩)

              人均耕地(亩/ 人)

              1650

              1.00-1.50

              6.00

              6.00-4.00

              1750

              2.00-2.50

              9.00

              4.50-3.60

              1850

              4.10

              12.10

              2.95

              ①17—19世纪中期,中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②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

              ④鸦片战争对中国农业经济有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0.

              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
              D.国人媚外的思想作崇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