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分)中英鸦片贸易以及由此引起的两次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材料。马克思认为,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二    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三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四    在这场决斗(指鸦片战争)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的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五    马克思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指出:“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因此,不平等条约的“不平等性”就体现在“英国垄断”前提的设置上,友好条约贩卖的东西正是剥削秩序。

              ——《鸦片贸易、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这句话?(3分)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这一观点进行论证。(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 2.

              以下是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情况表,其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为了

              年份(年)

              农产品出口总值(千元)

              占出口贸易总值(%)

              1893

              28.423

              15.6

              1903

              89.496

              26.8

              1910

              231.957

              39.1

              1920

              307.047

              36.4

              1930

              628.285

              45.1

               

               

               

               

               

               

               

              A.适应外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需要
              B.适应清朝政府扩大税收来源的需要
              C.适应南京国民政府兴办实业的需要
              D.适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 3.

              下图为1820—1911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单位:人)对其解读完全正确的是

              ①该乡出现了居民由农村向城镇、由国内向国外迁徒的趋势

              ②反映了近代经济兴起,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③反映了该地区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反映了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业、手工业衰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4.

              (24分)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宋时期软实力的表现。(9分)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2)结合所学知识,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说明材料二中的任一观点。(8分)

              材料三  有人说中美最终一定会冲突,我觉得这种说法大错特错。两国的关系应该是既竞争又合作,如国际金融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治,还有打击恐怖分子,一定要合作才行。而合作的基础就是软实力,如果两国软实力提升,可以避免冲突。……中美现在的关系与冷战时大不相同。过去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是没有巨额贸易的,但现在美中之间有很多经济往来;另外,现在还有约20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中美双方在软实力方面有许多可以交流、沟通的机会,通过贸易和教育等各种管道,自下而上,形成互动。

              ——摘编自约瑟夫•奈《软实力,改变世界的原动力》主题演讲

              (3)根据材料三,概括约瑟夫•奈 “两国软实力的提升,可以避免冲突”的理由。(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有利于我国软实力提升的国际背景。(3分)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下图是珍藏于安徽大学的反映康熙年间徽商经营活动情况的文物资料。

              (1)依据材料一概述康熙年间徽商经营活动的情况。(6分)研究徽商历史的学者大多采用这份商业合同书作为典型例子,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合同的史料价值。(2分)

              材料二  资本家们对利率为8%—10%企业没有丝毫热情。因为这种利率远不如每年可以赚取20%—50%利率的传统投资(农业信贷、钱庄、典当铺、土地)。国家不是按照本应去做的那样保护其新生工业,而是根据一种古老的本能反应去非常沉重地打击最有活力的企业。

              社会的成功在那里首先是获得权力和官位。政治功能凌驾于其他一切的特性以及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经历,解释了这些传统的行为。模仿西方议会制的做法,后果也显得没有意义了。这绝不是因为中国对自由民主的不“成熟”,而是因为这种借鉴制度与中国的传统格格不入。

              ——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8分)

              材料三  美国对华投资以跨国公司为主体,从投资行业看,美国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传统骨干行业和金融等竞争性领域。并且在华投资的行业分布广泛。

              美国公司对华投资主要采取新建投资和并购两种方式。改革开放初期的直接投资基本为新建投资,包括合资、合作和独资。上世纪90年代初,80%的美资企业是合资企业,约10%的企业是独资企业,另外5%以合作模式经营。近年来,随着中国建立了跨国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美国跨国公司开始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

              ——《美国对华投资情况及吸引美国投资对策报告》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投资的特点及影响。(10)

               

            • 6.

              “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 7.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外向型农业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B.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D.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 8.

              下表为鸦片战争初期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反映了(  )

              时间

              茶(万磅)

              丝(包)

              战前年平均

              5000

              5000

              1845年

              8019

              13 220

              1851年

              9919

              23 040

              1853年

              10 122

              62 896

              A.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
              B.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
              D.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成本低
            • 9.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民族工业兴起。这种促进作用不包括(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销售市场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本原始积累
              D.刺激一些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
            • 10.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