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表(表中数据为1863-1912年的企业个数)所反映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的特点,正确的是(  )
              上海广东江苏天津江西浙江四川山东湖北河北
              4610130251053310
              山西北京安徽福建广西辽宁内蒙湖南吉林陕西
              6693241131
              A.投资规模大,资金多
              B.轻工业发达
              C.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D.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 2. 商标是识别某商品、服务或个人、企业的显著标志。有统计数据显示,从1923年到1938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的比例由1:30增大到1:4,这一变化揭示了反映(  )
              A.中国民族工商业较快发展
              B.欧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日本不断扩大了对华侵略
              D.国民政府抑制官僚资本主义
            • 3. 有人把辛亥革命后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个时段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两个春天”。“两个春天”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相对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
              B.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动
              C.列强侵略瓦解了自然经济
              D.倡导国货运动的影响
            • 4. 如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可能的合理原因是(  )
              A.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B.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中国棉纺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D.中国卷入西方市场体系
            • 5.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
              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②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繁重的捐税负担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6.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二字的含义,主要是指(  )
              A.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B.机器生产
              C.由私人投资兴办
              D.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 7. 1913年张謇在《实业政见宣言书》中说:“謇对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张謇提出“棉铁主义”的目的是(  )
              ①挽救民族危机       
              ②振兴民族产业
              ③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④抢占国际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8.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促进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经济奇迹”的最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 9. “这家工厂创办于1866年,原是锻铁手工作坊,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转化为近代企业。”该工厂的创办者是(  )
              A.方举赞、孙英德
              B.陈启源
              C.荣宗敬、荣德生
              D.张謇
            • 10. 从1 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
              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