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等。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形成这一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时期历史资料
              商周时期耒、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共同协作。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xie田”的卜辞。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并推广,铁器坚硬锋利,逐渐取代了木、石制农具。这一时期牛耕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等。农业生产中出现了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秦汉时期西汉出现了播种耧车,提高了播种效率。在政府的倡导下,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法得到推广。农学家赵过推行耕作方法--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隋唐时期长江下游一带出现曲辕犁,这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1831和1832年法国爆发了两次里昂工人起义,1839年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求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历史发生的重大变化。
                  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生产葡萄酒之先河,1896年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1912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1914年裕“双麒麟”商标注册成功,公司正式对外营业,1915年 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药浆和雷司令白葡萄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1956年公私合营,毛泽东指示张裕公司,大力发展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让人民多喝一点葡萄酒。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以市场为导向强化销售管理,张裕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年利税突破2亿大关。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张裕葡萄酒公司发展变化的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3.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已不同于旧有的官营工场手工业,所以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材料二

              材料三  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设想多发展轻工业,按一般常识讲,一定是投资省、见效快,又能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装备从哪里来?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料从哪里来?没有能源和交通运输,整个经济又怎么运转?仰赖进口么?办不到。一是我们没有钱,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全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也不现实。特别是当时美帝国主义实际上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
              --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其原因。
            • 4. 人口问题至关重要,它关联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等,其发展态势又与时代变迁、环境变化、政府政策等密切相关。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与雍正元年(1723年)“摊丁入地”政策的相继颁布、执行,刺激了人口的增长。……著名学者洪亮吉在1793年提出了他的人口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耕地的增长不及人口增长的速度;(二)他主张以“天地调剂之法”与“君相调剂之法“来解决过剩人口,即水旱瘟疫等灾害的自然淘汰,政府人为调整与救济,如移民、开荒等;(三)他认为听任人口激增会引起社会动乱。--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互动百科《马尔萨斯人口论》
              材料三  十九世纪20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统计表
              (单位:人)
              时期迁出他乡种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292900
              1850~1879年7215498
              1880~1911年156011838
              1912~1939年473077396
              材料四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
              (1)据材料一、二,概括洪亮吉与马尔萨斯在人口论内容方面的相似点。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17世纪后200年间的英国与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
              (3)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概括此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 5.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
              1895-1900100450016.7750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 6. 历史证明: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如何,对该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三百年间,从其拥有的资金到广泛的影响力,皆为一时之冠,有“无徽不成镇”之谚。然而他们却不能在传统的等级社会之外辟出一块新天地。……腰缠万贯,却没有一份属于商人自己独立的权利。徽商成功的秘密在于,与特权官僚结为一体,其势力渗入地方政权,直至朝廷中枢。……嘉庆后,徽人任职的品级和人数都在降低,复遭太平军打击,一蹶不振。徽商失去政治靠山,败落势在难免。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1901年清廷颁布上谕,宣称要将“通商惠工”作为基本国策。1905-1910年期间,国内新设厂矿万元以上资本的就有209家,总资本约7525万元,绅商阶层由此壮大。1909年,江苏谘议局长张謇通电全国:“外侮益剧,部臣失策,国势日危,民不聊生,救亡之举,惟在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
              1911年5月,清廷宣布成立第一届责任内阁,在内阁大臣13人中,满族贵族占了9人,而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称为“皇族内阁”。……各省咨议局联合会发表《宣告全国书》,痛苦地承认“希望绝矣”。
                                                                                                           --胡成《困窘的年代》
              材料三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晚清时期徽商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新变化及晚清政府的应对情况。
              (3)结合所学知识,用新中国初期的史实证明材料三中“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
              (4)请你据上述材料积极建言:当今中国应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7. 某校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兴起了“国货运动”,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深入探究。
              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态度如何,不言而喻是要以物质力量的建设来解除这个压迫。
              --1933年10月15日《申报月刊》
              (某国货品牌)出品精良,价格比外国货便宜了四分之一。
              --1933年1月1日《申报》
              庶几(或许可以)与外货竞争,如能急起直追,实不难于最短期,与世界工业国,并驾齐驱。
              --1935年7月2日《时报》
              救国的重务是在每一个中国人肩上的,不要以为今年是学生国货年,和大家没关系。
              --1935年6月30日《时报》
              我们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当让商品以国货为主,而且最重要的是,让金融以民族性为主。
              --1933年,凯恩斯《自给自足的国民经济》
              请回答:
              (1)汉语中本无“国货”一词,19世纪70年代后,“国货”成为与“洋货”截然对立的概念。请从“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冲击”的角度,简析“国货”与“洋货”的历史关联。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3)材料中凯恩斯“商品以国货为主”的主张,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如何得到实践?概括指出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战后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哪些重大调整?
              (4)有人认为,中国人追逐洋品牌是“民族自尊心缺乏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是全球化带来的消费上的自由选择”。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 8.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风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明代开始,徽商就以江南为重点开展经营活动,入清后更为活跃。经营内容,如丝、棉、粮等无所不包;经营方式有独资、商伙制、合资三种;经营手段巧妙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包括一些非经济的手段。……清乾隆时,安徽绩溪商人王泰邦在周庄创设商业。后人称颂王泰邦“我祖泰邦公,作贾在吴中,设市周庄镇,居然端木风,春季市茶叶,冬季海货通。”
              (1)据材料一,概括徽商能够成功的原因,指出其对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贡献。
                  材料二
              表一  1920年全国女工地区分布表
              全国江苏浙江安徽湖北
              21.7万人14.2万人1.6万人1.3万人1.1万人
              表二  1924年上海女工行业分布表
              女工总人数染织业女工人数饮食业女工人数(卷烟业为主)两业女工占女工总人数比例
              12094698000840090%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20年代女工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九十年代未,华西村书记昊仁宝大胆上马热轧带钢,并使之一举成为华东地区的龙头老大。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筹资2.9亿元,逐步拥有了钢铁、纺织、旅游等多个优势产业群,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成为华西村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3)据材料三,指出华西村经济发展的措施。促使这些措施出现的国家政策有哪些?
            • 9. 1840年以来,经济现代化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一个重大目标。
              1864年,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外国利器”和“制器之器”的涵义。简述该认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19世纪末,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他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
              (2)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
              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3)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的重要举措。
            • 10. 不同类型的经济各有其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商办和官办工厂统计表(1895年前)
              业别资本数(千元)合计人数合计
              商办官办商办官办
              棉纺织173842005938100001220022200
              缫丝1659- 165922894-22894
              化学1600450205031714003571
              食品2016-2016328-328
              机械和五金218204002061845740004457
              冶炼-2500025000-30003000
              铸钱-50005000-647647
              军械-120000120000-2700027000
              --摘自《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1)材料一中的“商办”、“官办”工厂分别为何种中国近代经济成份?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材料二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的哪些经济政策与材料二中的主张相似?简要概括苏俄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特点。
              材料三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表(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项目平均增长速度(%)
              1979-20092001-20092004-20092006-2009
              投资总额22.021.727.128.3
              国有经济19.820.626.531.6
              集体经济16.521.526.537.3
              私营个体经济23.329.538.640.9
              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14.016.414.4
              --摘自《福建统计年鉴(2010年)》
              (3)指出材料三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福建改革开放的具体史实,分析其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