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4分)实践需要自信,自信源于自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材料中,陈独秀认为近代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阶段的突出表现。(6分)
              材料二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发展道路、社会制度、指导思想表现出高度自觉和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讲到: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人民日报》(2013年1月29日)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年中国提出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背景,各举一项史实说明“共同发展”是鉴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些教训、“多边贸易体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中国将如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6分)
              (3)针对材料一倡导的“觉悟”与材料二体现的自信,谈谈你的认识。(2分)
            • 2.
              (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前路漫漫?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看法,立论各不相同。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结合所学知识,至少从四个角度,对材料一的“内因论”进行简要阐释。(8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2)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6分)
              材料三
              (1985年)“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的含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思想理论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理论成果?(7分)
            • 3. 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一:王安石变法与民生
              发言引用了《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发言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教育变革发言引用了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兴人才、开学校方面有什么共同点?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发言三: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
              下面是主题发言的片段: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3)请结合上述发言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发言四:世界伟人邓小平
              发言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4个精辟论断: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4)请解读上引②、③、④论断,完成主题发言稿。
              (提示:下文划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论断的解读都可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具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坚定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关于党的基本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新时期析外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