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穿中山装参加开国大典
              B.坐火车到北京参加庆典活动
              C.通过互联网转播庆典实况
              D.在报刊上刊载开国大典消息
            • 2. 黄遵宪(1848—1905)在《今别离》里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这反映出他生活的时代
              A.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 3. 《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时的汽车又称蒸汽机车
              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该现象反映了中国交通近代化
              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 4. 地铁,又被称为“地下铁路”,是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的出现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结束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是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 5.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 6. 20世纪初,实业家张謇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C.通过电话了解
              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 7. 有人认为20世纪初胶济铁路的开通,“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职业选择的机会。人们对于铁路的态度经历了从排斥到接受、欢迎的转变过程,沿线民众的传统信仰开始淡化,乡土意识逐渐减弱,弃旧趋新观念日益加强。”这说明了胶济铁路
              A.对沿线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影响
              B.促进了山东市场的发育
              C.使商品的流通数量和范围发生巨大变化
              D.加快了沿线农村城镇化的步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