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实现民族复兴,近代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说明魏源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方面主张着重学习西方

              A.生产技术
              B.政治制度
              C.民主和科学思想
              D.军事技术
            • 2.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 3.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下列能够正确反映此次战争前后“向西方学习”这一新思想的是

              [     ]


              A、开办近代工厂
              B、开矿山
              C、学习军事技术
              D、选派留学生
            • 4. 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之学新。”下列各项中体现“道咸之学新”的是

              [     ]


              A.天朝上国思想的形成
              B.早期反封建思想产生
              C.师夷制夷思想的形成
              D.托古改制思想的传播
            • 5. 书评“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等评论的对象应是

              [     ]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孔子改制考》
              D.《新青年》
            • 6. 下图不属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的是
              [     ]

              A、

              B、

              C、

              D、
            • 7.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     ]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 8. 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首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这种主张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出现
              B、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C、以反对外国侵略为出发点
              D、在《资政新篇》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 9.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这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 10.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 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
              ③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 ④影响不同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