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67年美国传教士赫利在江西九江创办同文书院,书院开设耶教三字经、圣经、教会史、三字经、百家姓、英文、地理、代数、植物学、动物学等,这是长江流域洋人创办的最早的新式学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推动了长江流域的近代化进程
              B.我国的教育近代化开始萌发于江西九江
              C.近代教育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产物
              D.新式学校开始取代私塾教育并成为社会主流
            • 2.
              某历史学家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着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3.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派别为: 
              A.维新派B.革命派C.洋务派D.顽固派
            • 4.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5.
              鲁迅曾撰文评论某项主张时说:“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  )
              A.洋务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激进民主派
            • 6.
              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的西方“长技”,指的是
              A.外国先进科学技术B.西方的政治制度
              C.西方的思想文化D.了解外国历史地理知识
            • 7.
              某年夏,书商晏海澜发现八股、诗、赋、楷法等科举应试的旧学书籍无人问津,自己大笔投资折损,于是转而售卖算学、医书等新学书籍,火爆一时。不料,数月之后,新学书籍又无人问津,旧学书籍重新红火,晏氏新书投资又打水漂。这一个案一定程度上折射出
              A.中国近代化深入发展B.晚清出版业受到严厉打击
              C.弃文从商成为时代潮流D.近代教育转型的艰难曲折
            • 8.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初步认识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 9.
              《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影响有限。而就在美国侵略日本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上述材料说明
              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深重B.《海国图志》在中国的思想价值不高
              C.日本进行变革的社会基础好于中国D.近代以来日本不断模仿中国的近代化
            • 10.
              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符合当时的国情B.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C.可以挽救民族危机D.传播了资本主义新文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