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 2.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 3.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
              A.蒸汽机B.火车C.汽车D.轮船
            • 4.
              “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封建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
              C.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 5.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     )
              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
              ③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④影响不同;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 6.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则材料实质 (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肯定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C.肯定了“中学为体”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
              D.指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缺陷
            • 7.
              1897年安徽巡抚邓华熙上奏朝廷,创办“求是学堂”,推行新式教育,培养“既通西学,又切时务”的人才,促成了安徽教育的变革。据此判断,当时该学堂(  )
              A.宣告了安徽文人苦读经书以求仕途道路的封闭
              B.培养了近代人才,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C.传播了西学,加快了安徽近代化的进程
              D.致力于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 8.
              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9.
              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
              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
            • 10.
              “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君主专制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