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文文化的统一
            • 2.

              下表是广州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 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 3.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反映了严复(    )
              A.中体西用的观点                 
              B.人民主权的主张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D.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 4.

              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看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    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 5.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人物编号

              人物速写

              号“饮冰室主人”, 人物速写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新青年》的创办者,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领军人物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创建了“湘军”,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按时间顺序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填数字序号即可。)(8分)

              (2)分别概述这四组人物的派别及向西方学习的主张。(8分)

              (3)上述派别和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2分)

               

            • 6.

              (18分)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1 590年)

              (1)归纳材料一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二  “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1764年)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5分)

              材料三  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4分)

              材料四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予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什么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6分)

               

            • 7.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6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6分)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3分)

               

            • 8.

              (28分)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一一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亨廷顿

              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及走向,费孝通先生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4分)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8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4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两人的文明发展观各是什么?(4分)试各举一例说明。(4分)

               

            • 9.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有何重要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8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6分)

               

            • 10.

              33.(13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的确.有些学者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公元前221年)以来,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革是指什么?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2)1895——1911年期间,中国的政治观念发生了哪些变革?发生变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5分)

               

              (3)民国初年发生的这次思想变革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