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材料三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3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2分)

               

            • 2.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 3.

              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 4.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5.

              思想的创新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仁人无敌于天下。”

              “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治国理念?(2分)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想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2)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性主义对18世纪法国的冲击。(3分)

              材料三 一般说来,“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或赞赏新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材料三及相关课文后,拟了一份有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助他完成空缺部分。

              (3)(标题)(1分)                        ①

              (一)

              (小标题1)维新变法——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赞赏利用西方文化

              1. 其方式是(1分)                          ②

              2.其作用似“思想界之大飓风”

              (二)

              (小标题2)(1分)          ③          ——用新文化全面否定旧文化

              1.提倡民主与科学

              2.提倡新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四 上个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情况。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开始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                     ——《李罗力:亲历邓小平南巡》

              材料五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2分)材料五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1分)这一思想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 6.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
              A.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       
              B.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
              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       
              D.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
            • 7.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材料表明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C.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 8. 晚清时期,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上述观点符合(    )
              A.维新派的主张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激进派  
              D.地主阶级顽固派
            • 9. 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 10.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人物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人物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1)

              号“饮冰室主人”,曾发表《变法通议》

               

               

               

              (4)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2)

              《新青年》的创办者

               

               

              (5)www.ks*5u.co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3)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6)

              曾任北大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三类(每一类2人)。(3分)

              (2)概述这三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