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
              [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
              ——《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四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五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提出以儒变法和以儒教为国教还有直接抵抗基督教文化的动机。康氏认为“耶教言灵魂界之事,其圆满不如佛,言人间之事,其精备不如孔子”。他觉得儒、佛、基督三教虽讲基本上相同的真理,但以基督教最不如人意。他相信儒教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学说都优越,在理论上适宜全人类,是在目前情况下惟一适合中国的宗教。为了保全帝国的目的,中国的法律、行政和经济制度都必须按照西方的模式改变;但如果放弃儒教,企图对整个道德生活西化,则将是文化自杀。因此,康氏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所取的立场,可说是一种“文化民族主义”。
              ——包万超《重读戊戌变法》

                      材料二  魏孝文帝重视南朝文化,积极模拟和取鉴,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在经史学术的风格上,都表现出某种南朝化的倾向,进而开启了南学北输的时代文化趋势,影响尤为深远。
              ——《略论北魏孝文帝之文化修养及其表现与影响》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对待儒教的态度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对南朝文化的态度及由此产生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 5.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 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 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请回答:
              (1)西方启蒙思 想家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用来启迪民智、传播西学的武器。根据材料1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其理论宣传的各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否认同材料2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了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二者的共同目的是 
              [     ]

              A.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
              B.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C.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D.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 8. 康有为在儒家经学和孔子的旗号下宣传维新变法主要说明了
              [     ]

              A.维新运动具有一定的封建色彩    
              B.维新派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纲领    
              C.维新派不敢触动封建传统思想    
              D.维新派借用传统思想减少变革的阻力
            • 9. 康有为所阐发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说
               [     ]

              A.影响了革命党共和革命的思想理论  
              B.超越维新派提出的君主立宪主张
              C.力图通过儒家学说论证变法合理性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社会进步理论
            • 10.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人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康有为打着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06期


              材料四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魏源对待东西方文化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张之洞对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康有为是如何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胡适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