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与这场运动相符合的一组是

              A.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
              B.蔡廷锴、李大钊、胡适
              C.胡适、康有为、蔡廷锴
              D.蔡元培、康有为、陈独秀
            • 2.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活动
            • 3.

              下列图片中,体现20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是(   )

               

               

            • 4.

              请观察下边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严复《天演论》手稿     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 5.

              以下是摘自《中国文化发展道路论争文章目录》部分文章标题,从中给出的中国文化发展道路,正确的有

              文章标题

              发表时间

              作者

              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势

              1922年2月

              张君劢

              评中西文化观

              1924年6月

              杨明斋

              怎样使中国文化现代化

              1933年7月

              陈高傭

              全盘西化的理由

              1934年

              陈序经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

              1935年1月

              王新命等十教授

              全盘西化殖民地化

              1935年6月

              叶青

               

               

               

               

               

               

               

               

              ①学习西方文化  ②注重中国本位文化建设   ③推翻中国传统文化   ④中国文化现代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6.

              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下列人物与成果之间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康有为一《孔子改制考》
              B.陈独秀一《文学改良刍议》
              C.李大钊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毛泽东一《井冈山的斗争》
            • 7.

              下列报刊中,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

               

            • 8.

              (13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材料二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材料三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写道:“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请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4分)

              (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4分)

              (3)依据材料概括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主张的历史意义。(5分)

               

            • 9.

              1923年10月,胡适《给〈努力周刊〉编辑部的信》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据此可以看出,胡适对《新青年》的评价是,代表和创造了

              A.提倡维新,推动富国强兵的时代
              B.反对专制,宣传君主立宪的时代
              C.批判复古,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
              D.主张共和,掀起暴力革命的时代
            • 10.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空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有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敬告青年》

              (1)写出古代中国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2分)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三大发明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

              (3)结合所学指出“德、赛两先生”的具体含义。(2分)这说明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分)

              (4)材料三、四反映"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所产生的最主要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