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材料二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

              材料三 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

              材料四“分明挂的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而满国中,所以,我们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国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国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成的。……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阅读后,请回答:

              (1)李大钊为什么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鲁迅为什么说孔教是“吃人的礼教”? (4)

              (2)材料二“犯上作乱”怎样理解?“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对其民族精神有什么影响?(4)

              (3)材料四陈独秀表明了什么观点?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什么以反孔教为突破口开展新文化运动?(6)

              (4)你怎样认识反孔教的负面作用?(4)

               

            • 3.

              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 (    )

              A.信仰马克思主义
              B.宣传社会主义
              C.认同无政府主义
              D.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2: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3:《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3分)

              (2)材料2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3分)

              (3)材料3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1、2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3分)

               

            • 5.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  而不能用古法练必胜之兵;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但诩借根方为东来法,而东习算学,但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溺于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学而糅杂之,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苏,是自扰也。自扰者,令人眩惑狂易,丧其所守。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  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富屯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止得到2006年9月)

              地区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数量(单位:所)

              31

              41

              27

              6

              3

               

               

               

              ——中国教育新闻网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4分)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4分)

              (4)材料四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4分)

               

            • 6.

              1917年,改变了新文化运动运行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了预期成果
              C.十月革命胜利消息的传入
              D.共产党人掌握运动领导权
            • 7.

              《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 8.

               “(尊重孔教)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为达到“巩固共和”的目的,他们掀起了

              A.维新变法运动
              B.君主立宪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9.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说明李大钊:

              A.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 1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

              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材料三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    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提出培植 “新青年”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照抄原文不给分)(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2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