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
              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C.符合了当时的国情
              D.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 2.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有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世人习而不察,辄怪乎刑狱之日繁,盗贼之日炽,岂知小说之于人心风俗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清)钱大昕(1728~1804)著《潜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
              材料三  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的,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根据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中体西用”的评价。
            • 3. “以中国之道,用泰西之器。”和该主张类似的有(  )
              ①“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②“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③“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④“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 4.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民主共和思想
              D.“兼容并包”
            • 5. 有学者在评价近代中国某一社会思潮时说,“正是在它的庇护之下,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才得以排除顽固势力的重重阻扰,插足于传统文化的世袭领地,渐渐地扎下根来。”这种社会思潮是(  )
              A.中体西用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宣传马克思主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