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法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 2.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 3.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一脉相承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习西方的技术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倡西学、兴民权
            • 4.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5.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 6.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 7.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 8.

              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 9.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谭嗣同的《仁学》一书引用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名言:“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可见(  )

              A.该书作者系“开眼看世界”之人
              B.该书思想与维新思想相对立
              C.该书发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强音
              D.该书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 10.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B.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C.李贽笔下的孔子
              D.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