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新和谐公社”并不是真正与世界隔绝的,加入这个公社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抱有各自的目的,追求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这样,入社的社会上层分子和普通劳动者之间很快产生了矛盾,加上宗教信仰不同和民族的偏见,使这个公社远不像欧文预想的那么“和谐”。……同时,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经济活动的目的,只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因此,“新和谐公社”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消费超过了生产。
              材料二、社会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便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把巴黎逃亡的工厂主所抛弃的工业企业转交工人生产合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管理章程。它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的监督,不称职者可以随时撤换;成立有工人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厂内各项工作。
              材料三、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作了艰苦的理论探索。这一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获得了重大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给无产阶级锻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走向失败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是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6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6分)
            • 2.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班牙成为世界工业生产中心
              B
              清代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1866年后又经过了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英国已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内乱之原因》中提及:“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
              孙中山认识到军阀和帝国主义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障碍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4分)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6分)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6分)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拥有2500人工场的资本家, 英国人欧文有一个疑问:“这2500人中从事劳动的那一部分人给社会生产的实际财富,在不到半个世纪前还需要60万人才能生产出来。我问自己:这2500人所消费的财富和以前60万人本来应当消费的财富之间的差额到哪里去了呢?”
              材料二  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这是欧文理想社会的基层单位,他希望在世人看到成效后,推广开去,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这种理想社会。但是,4年以后,公社宣告破产,欧文大失所望,回到英国寻找别的出路。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欧文“新和谐公社”的目的是什么?代表了当时一种什么社会思潮?(4分)
              材料三  恩格斯说:“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指的是何时何事(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主张与材料三中 “所谓社会主义者”的主张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4分)
            • 5. 在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共产党宣言》书影   图二 在巴黎市政广场举行的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图三
               
              请回答:
              (1)从图一和图二的图片可以得到哪些信息?(2分)
              (2)图二运动的结果如何?(2分)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是什么?(4分)
              (3)图三的人物是谁?(1分)请你指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分)这一成功实践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
            • 6.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
                                                     ——列宁
              材料二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的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材料三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目的是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无限潜力”,请说出,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分别产生了哪些重大的理论和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三出自哪部重要的文献?概括材料材料二、三的中心内容。(2分)
              (4)此文献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