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  )
              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
              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
              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 2. 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 3. 分配制度直接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4月1日,我们(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次试验了一条生产装配线,我相信这是安装在生产上的第一条流水线。1914年1月,我们宣布并实行了一项利润分成计划:将工人工资由每天最低2.34美元提高到5美元,并将每天工时由9小时缩短到8小时。我们这项计划是想把公司预期利润的一部分提前支付给在公司工作6个月之上的工人。如果预期利润不能实现,那么工人的工资水平将回到从前……我们如果支付高工资,这些钱也要被(工人)花掉,一旦商店的老板、批发商、其他行业的生产厂家和工人更加富裕,那幺他们反过又会刺激我们的销售。(据亨利•福特《我的生活和事业》)
              (1)据材料一,指出福特公司在生产方式上的创新,概括说明福特公司进行工资改革的意图。
                  材料二  1919年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一种特殊的粮食制度。以往,我国史学界和历史教育界一直称这种制度为“会粮收集制”(或“余粮征集制”).近年,一些史学研究者指出,这个译名是错误的。按俄文本义,应译为“粮食摊派制”(或“摊派粮食制”).该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由中央粮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包括红军)的需要,确定年度征粮总额后,依次摊派至产粮省、县、乡、村、直到每个农产。地方上用半军事化方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强制征购农民粮食。(据《错译的“余粮收集制”与国内史学界对苏联史的误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一特殊粮食制度的两种泽法反映出的主要差别,并说明该制度对苏俄的影响。
              材料三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发展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 4. 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工业化建设时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