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春•西城区校级期末)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历程中,曾经面临过很多问题。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英国作家司各特说:在蒸汽机出现之前,纺织厂建筑在水边,建在偏僻的乡村里。那时,雇主和工人之间还保持着私人的联系,雇主必须关注工人的生活,包括吃什么,住在哪里,等等。在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搬到了城市,这时的工人在雇主的眼睛里就只是工具了,雇主在这个星期找500个人干活,付给他们一个星期的工资,下个星期又找500个人,把前面这500个人就丢掉了,好像是丢掉500个旧梭子一样。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在蒸汽机使用后,英国的经济和工人生活状况所发生的变化。
              (2)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经济被形容为“跛脚巨人”。观察如图图片并结合所学,说说“巨人”是指什么意思?“跛脚”是指苏联经济中存在什么弊端?
              (3)19世纪的英国面临的劳资关系问题,在其他西方国家也遭遇过。20世纪的苏联面临的经济体制问题,在中国也遭遇过。简要说说其他西方国家和中国是怎样解决的。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播种结构、播种面积、牲畜种类数量、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苏联出现了严峻的农业形势。
              (1)根据材料,概括1953年苏联出现严峻农业形势的原因。
              材料二  1933年美国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凡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同时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
              --摘编自《政府对农业的“哺育”》
              (2)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农业调整局的举措反应的实质。其效果如何?
              材料三  1978年11月,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79年1的粮食总产量就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的总和。1985年1月,中央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约瑟特•施琳说,中国向世界证明一代人的努力就可打败饥饿。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用一代人的努力可打败饥饿”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在农业建设中你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 3. 历史上不同国家因国情各异,产生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一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此外,1933年美国还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
              (1)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社会救济措施的特点及其影响。
              村料二  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说道:“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这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俄罗斯经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2)结合所学,指出“苏联式经济体制”给苏联发展带来的问题。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可能有。”有数字显示,从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当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 8%.此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3)结合所学,列举1992年以后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举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