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制定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措施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对其加以简要评价(4分)
              材料二: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性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有何表现。(2分)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定经济政策的启示(3分)
            • 2.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     ]

              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 3. 下面是1919年某地几个长工的闲谈,他们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土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准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自由买卖
            • 4. 1921年苏俄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
              [     ]

              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5. 实行余粮收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1917——1918年度征购粮食7 340万普特(1普特=16.38千克),1918——1919年度为10 790万普特,1919——1920年度为21250万普特。这 
              [     ]

              A.体现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大大提高
              B.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C.体现了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D.体现了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2:1925年,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后,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从1926年到1940年。这个时期,苏联一方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

              材料3:(斯大林时期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列宁“用冲动的办法”是指什么?“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又是指什么?
                                                                                                                                                                              
              (2)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表现和特点。
                                                                                                                                                                              
              (3)材料3中的“西方经济的崩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西方经济的崩溃”蔓延时,苏联为什么没有受到较大冲击?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模仿”指的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以从以上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 7. 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方法与评价结论,较为符合该政策实际的一项是
              [     ]

              A.基本否定,主要分析政策的目的,“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极其错误的
              B.基本肯定,主要着眼政策的作用,集中全国力量保障军事胜利,保卫了革命果实
              C.喜忧参半,主要进行辩证的评价,该政策本身就带有促进与阻碍的双重效果
              D.先好后坏,主要使用发展的观点,该政策初期适应战争需要,后期造成严重后果
            • 8. 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按上述材料进行情况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征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落后的俄国难以建成社会主义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 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0.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

              A.余粮征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取消自由贸易  
              D.强制劳动制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