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马克思曾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即“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这现象采取的措施有(  )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推动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兴起
              D.建立社会福利国家
            • 2. 在《不平衡的发展:二十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最符合“修补资本主义”的是(  )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建立欧洲共同体
              C.掀起信息技术革命浪潮
              D.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 3. 近年来,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时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 4. 如表是1983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有职业时    每月英镑失业后    每月英镑
              工资120.00失业救济44.05
              儿童补助13.00儿童补助13.00
              房屋补助8.29房屋补助27.00
              纳税-19.88税收回扣3.00
              国民保险金-10.80附加补助4.75
              实际收入110.61实际收入91.80
              ①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                  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
              ③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        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5. 交往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墨子•亲士》(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张的原因。
              材料二
              晚清外交机构表
              机构名称设立时间机构职能
              南洋大臣1844年由两广总督兼任,专管中国南部沿海通商口岸交涉、通商、海防等事务。
              总理衙门1861年清朝中央机构,掌管与外国有关系的一切事务,如签订条约、通商往来、修筑铁路、修造轮船、购买外国机器、架设电线、派遣留学生、兴办新式学堂等等。
              北洋大臣1870年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
              外务部1901年清朝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班列六部之前”。同时,陆续增设了商部、学部、实业部、铁路局、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
              (2)阅读材料二,对晚清外交机构的发展演变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阐述影响晚清外交机构变化的历史因素。
              材料三
              194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二战后到20世纪五十年代,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一直保持相对强势的地位。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国尼克松政府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其他主要西方国家货币也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不再承担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1980-1985年,美元进入升值期,此后到20世纪九十年代,美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强势地位逐步得到巩固。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美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地位的发展演变。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6. “……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该言论适用于评价(  )
              A.“混合经济”
              B.斯大林模式
              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D.“新经济”
            • 7. 二战后,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发挥了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稳定“安全网”和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的是(  )
              A.建立国营企业,实行国有化
              B.人民资本主义的出现
              C.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D.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当法律制定以后,立法者重新分散,自己也受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支配;……但是,执行机关却必须经常存在,因为法律具有持续的效力,并且需要经常加以执行和注意,行政机关就应当担此重任。--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合乎自然的自由的制度就会树立起来。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
              总之,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
              政府基本上只具有三个功能:(1)保护社会免遭其它独立的社会之暴力和入侵的职能;(2)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和压迫的职能;(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公共工程和特定的公共制度的职能。--根据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整理
              材料三  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
              第一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
              第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一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上帝的自由。
              第三是免于匮乏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一种经济上的融洽关系,它将保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过健全的、和平时期的生活。
              第四是免除恐惧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世界性的裁减军备,要以一种彻底的方法把它裁减到这样的程度:务使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向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任何邻国进行武力侵略。
              --富兰克林•罗斯福《国情咨文》(1941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洛克“自由”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思想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自由思想的特点,说明二战后美国如何实践这一自由的。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面对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以使贫困人群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经历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恐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到上世纪50年代,西方国有尤其是西欧国家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
              材料二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欧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随着各种社会福利的不断扩大,某些特定的社会人群不断提出过高的社会福利诉求,一则导致社会福利开支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英国等国甚至高达50%以上,二则导致国家严重财政困难甚至财政赤字。面对居高不下的社会福利开支,政府不得不压缩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还出现了躺在国家社会福利的温床上游手好闲的“懒汉”人群。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十分头疼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方各国被迫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措施有:失业救恤金发放数额和适用人群减少,各种社会保险中国家承担的费用减少,个人承担的费用增大等。改革虽有阻力,但最终得以推行,对西欧各国财政状况好转起了重大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工业革命到二战后五十年代推动西欧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多种因素。并概括同一时期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对西欧国家产生的重大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学知识,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欧各国政府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对我国当前经济改革的启示。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利国家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出现并发展于20世纪,其发端可以追潮到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之际,所以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说得通俗些,它就是国家实行社会保障政策,以使 贫困人口得到最低生存保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利国家出现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英国纽斯卡尔大学社会系教授迈克尔•希尔于1995年10月在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会所作的演说中,描述了英国的因境,他说:“(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公共开支的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其中近三分之二为所谓的社会政策开支。1979年以来,保守党虽竭尽全力,却无法改变这一状况。将70年代社会政策开支增长与保守党执政前十二年的情况加以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住房开支削减的情况下,社会开支的重点--医疗和社会保障费用--在1979至1991年间却在大幅度上升。1991年后,公共开支增长的速度加快,1994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其总开支额约占GDP的43%;其中社会开支占公共开支总额的将近63%。”
              --资中筠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上)第359页
              (2)材料反映了英国什么社会问题?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欧洲福利国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