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马克思曾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即“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这现象采取的措施有(  )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推动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兴起
              D.建立社会福利国家
            • 2. 在《不平衡的发展:二十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最符合“修补资本主义”的是(  )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建立欧洲共同体
              C.掀起信息技术革命浪潮
              D.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 3. 近年来,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时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 4. 民生问题自古有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33年起,美国各种名目的以工代赈计划纷纷出台。通过政府开支,大规模兴建公共设施使大批失业者重新就业。民间保土队吸取劳动力最多时达五百万人次,大部分是年轻男人和退伍军人。他们在山林中呼吸着新鲜空气,让阳光烤晒着肌肤,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重新获得“自我负责”的能力。施莱辛格写到:“(通过劳动,)他们肌肉结实了,体重增加了,自尊也回来了。”另一项解决大批失业人口就业问题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工程共花费一千二百亿小时的劳力,相当于全中国的人口去服务三天。                       
                                                                                               --谢炎《美国人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新政中的体现》
              材料二: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带来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材料三: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既关系到广大种粮农民的利益,又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生活供应。可以说,粮食问题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最大的民生问题。
              不仅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没有解决好苏联的农业问题,就是勃列日涅夫经营了十多年后,苏联的农业生产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这一时期,苏联政局稳定,在与美国的军事争霸中也不落下风。然而就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苏联却多次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从1971年到1974年,苏联实际的军费开支平均增长速度约达12%;1974年苏联的实际军费比1960年增加了三倍左右。1975年苏联的军费开支已占其国民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占其预算支出的35%.苏联的国民收入约相当于美国的66%(按苏联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而它的实际军费开支却比美国还要多20%。
                                                                                           --《从粮食一路减产看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民生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是如何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有何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苏联始终没有解决好农业问题,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关于民生问题,你有何启示?
            • 5. 票证是人类近代历史的见证,从中可以认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  认识“新政”
              这是一张1933年价值1美元的“折扣券”

              “折扣券”是今天美国“福利券”(foodstamps) 的前身,主要用来购买食品(不得购买奢侈品),它可以在参
              加政府项目的所有商店里使用。福利券至今仍在美国广泛使用。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这张“折扣券”撰写历史背景说明。
              角度二  认识“经济体制改革”
              这是一张北京市粮票

              (2)依据范例,在图片上标出与“计划经济”相关的信息,并写出其特点。结合所学,说明粮票消失的原因。
              角度三  认识“福利国家”
              这是当今法国人的社保卡

              法语Vitale的译义是生命、生机
              二战后法国福利国家制度发展简况
              1945年  社会保障体制正式建立,工薪者享有一定的保障权利
              1950年  开始实行最低工资保障
              1956年  创立最低养老保障制度
              1958年  建立失业保险体制
              1973年  失业补助金为工资的90%,发放期限1年
              1978年  颁布法案,要求法国人至少参加一项社会保障项目
              1982年  带薪假期增加到5周
              1988年建立最低生活保障
              1995年  社会保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以上
              2000年  人口超过3500人的市镇,廉租房建筑比例
              不低于全部住房的20%
              2002年  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
              2015年  法国失业率连续33个月上升,达到10.2%
              (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以二战后法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为视角,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6. 英国是第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长达几个世纪的确立、扩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由于经济生活趋于建立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因而,中央政府接替了以前交给乡镇和自治市当局的责任。伊利莎白时代是重建时代,这里产生了大量的和有效的立法。法律要做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简要回答是,它试图使就业、制造方式、价格水平和海外贸易秩序化。……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废除了学徒条例、居住所法、最高工资法令等,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又进一步废除了妨碍贸易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了妨碍公司发展的泡沫条例等。
              --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
              材料二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约增加了1.6倍。
              材料三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以上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英国是如何“修补”和“修正”的。
            • 7. 法制建设是政治文明的坚实基础。
              材料一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有生法,有守法(执行法度),有法于法(遵照法度行事).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1)依据材料一,比较《论责任》和《管子》两书对法律认识的异同点。
              材料二  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后,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下面是其内容节选。
              君上大权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
              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   
              十、总揽司法权。
              十一、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
              臣民权利义务
              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三、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四、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   
              六、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七、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
              九、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钦定宪法大纲》颁布的背景,对其进行评价。
              材料三   1563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适用于所有行业的劳工法。15-17世纪中叶,英国的劳工立法试图通过强力使雇佣双方恪守法律规定,没有体现雇佣双方个人自由选择的可能。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重要的旨在纺织业中缩短学徒的工作时间和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这是现代劳动法的开端。1833年,英国诞生了第一个有效的工厂法。废除以管制为特点的家长式立法,为劳资关系松绑,成为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立法的主要内容。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工人获得了与雇主平等的政治与法律地位;《雇主责任法》等一系列保护性立法进一步限制了雇主的自由,使其不能再任意侵害工人的利益;工会的合法地位以及集体谈判的合法性得到确认。1959年英国修正了《工资委员会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1964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1972年颁布了《劳动合同法》;1974年颁布了《技术安全和生产卫生法》;1975年颁布了《就业保障法》等。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英国劳工立法的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
                 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公元前206年,中国人口约为1400万。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口约4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下表为美国人口数量及政策统计表(部分)
              1776年美国建国时人口数量为250万
              1873年政府颁布《康托斯法》,禁止邮寄和从外国进口一切避孕材料
              1915年美国人口数量突破1亿
              1968年组建“人口和家庭生育计划委员会”,研究家庭生育计划事宜
              1970年设立“人口增长和美国前景委员会”,研究美国人口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1974年提出人口稳定即“静止人口”是最理想的目标
              --《简明人口学词典》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单位(年)

              --《“人口红利”持续派发房企价值重估始起步?》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