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是某同学发现的一张某年的历史大事记,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根据其记载的事件对这张大事记的年份进行了推断。其中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1月14日,《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刊。秋瑾、陈伯平任编辑。
              6月15日,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通过了《禁止从气球上投掷投射物和爆炸物宣言》等14个国际公约。
              7月30日,日本与俄国签订《日俄密约》,把中国东三省分为南北两部分,分属日俄的势力范围。
              10月中旬,美国爆发银行危机,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转嫁危机。
              A.甲:《中国女报》创刊说明辛亥革命后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时间在1911年以后
              B.乙:海牙和平会议上通过的这个宣言表明飞机尚未发明,时间在1903年之前
              C.丙:《日俄密约》内容体现了典型的帝国主义特征,时间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D.丁:美国爆发银行危机波及多国及各国向殖民地转嫁危机,时间在1929~1933年
            • 2.
              下面是1928—1935年美国钢产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吨)其变化趋势反映出
              年份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钢产量
              52
              57
              41
              26
              14
              24
              26
              35
              A.大萧条沉重打击了美国钢铁工业     B.钢铁生产商的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各个钢铁厂商的竞争       D.大萧条提高了钢铁生产成本
            • 3.
              经济学家米瑟斯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旨在理解人类行动的科学,而不是预测和操纵经济生活的科学,经济生活中诸多明显的秩序并非人们有意设计的结果,……它们是一种“自发性的秩序”。符合这一理念的经济行为是
              A.贸易保护主义B.自由放任政策C.社会福利制度D.扩大政府开支
            • 4.
              以下主张适合解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是
              ①只有管得少的政府,才是管得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
              ②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则政府机能必须扩大。
              ③一个慈善为怀而偶尔犯错误的政府比一个铁石心肠一贯漠不关心的政府要好的多。
              ④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来自我治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 5.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中对胡佛政策进行评价时说:“在一个崩溃的时代中,仅仅亡羊补牢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彻底摆脱政府对经济的规划,使政府完全远离货币供给和经济领域,这样我们才能走进一个以企业为主导,真正自由而无阻碍的市场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斯巴德主张自由放任 B.罗斯巴德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C.罗斯巴德反对建立市场经济D.罗斯巴德反对胡佛的经济政策
            • 6.
              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汁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年份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离婚率
              10%
              15%
              12%
              3%
              A.“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       
              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       
              D.“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 7.
              斯塔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经济上独立即经济上的自给自足逐渐成为西方各国通常公认的民族目标。”这里说的“经济上的独立”指的是西方各国
              A.捍卫经济主权B.贸易保护主义
              C.国家干预经济D.对外经济扩张
            • 8.
              京华时报讯1月20日,《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别为“不差钱”、
              “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蚁族”。下列属于1929~1944年期间常用语的是
              A.危机干预法西斯B.危机绥靖和平
              C.干预法西斯社会福利D.干预高度集中法西斯
            • 9.
              “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了那么多的产品,可工厂还在不停的生产。”这说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超过了现实生活的需要
              B.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矛盾十分突出
              C.资本家为了赚取利润盲目扩大生产
              D.广大民众满足现实生活,不想过多购置消费品
            • 10.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最大的买主。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A.工业化时期,苏联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缩短了苏联完成工业化的时间
              D.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