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20年代美国流行“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一现象
              A.有利于经济的稳步发展B.在工农业等领域广泛存在
              C.使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少D.有力延缓了大危机的爆发
            • 2.
              美国罗斯福首次竞选总统与德国希特勒竞选建立纳粹政权大约在同一时期。面对同一背景,两人提出了一项共同的因应诉求。此项诉求最可能是(   )
              A.政党轮替执政B.实行民主政治C.解决经济危机D.建立集权政治
            • 3.
              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人的消费观念中理性节俭是美德;20世纪中期,欧洲经济学家则提出“奢侈是美德,节俭是罪恶”。造成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行B.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来临
              C.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出现D.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 4.
              “胡佛用不赞成的眼光看待任何大规模的政府干预,深信那个带来了萧条的商业周期也将会带来繁荣,并且深信一旦恢复了经营的信心,复苏就会开始。他的政府确实采取了行动……但是胡佛不肯继续朝前走。”下列符合胡佛政府“行动”的史实有
              ①签署紧急救济法 ②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 ③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④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 5.
              20世纪30年代,十万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 美国经济出现了大萧条    ② 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
              ③ 苏联迅速走向工业化      ④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 6.
              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 7.
              某人在撰写论文时使用了以下的参考书:《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范围应该是
              A.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B.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C.欧共体和欧洲的联合发展D.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 8.
              二战后,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1945----1979年他们都信奉 (   )
              A.自由放任主义B.凯恩斯主义
              C.经济计划方式D.货币主义政策
            • 9.
              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新书《力量的竞争》中说道:“从资本主义世界来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他的结论的根据是(   )
              A.资本主义即将灭亡
              B.社会主义是天堂
              C.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没有自由
              D.苏联经济未受经济危机影响且发展迅速
            • 10.
              美国学者威廉·卡赖在《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说“到1929年,美国……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轨,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了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在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这些国内的失调,至少在证券市场崩溃两年之前,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由此可知,威廉·卡赖从哪一方面揭示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A.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助长资本为所欲为
              B.垄断资本破坏市场规则,经济正常运行受阻
              C.贫富悬殊加大,阶级对立日益尖锐
              D.狂热的股票投机导致股市崩溃,金融体系瓦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