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动摇即资本主义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作用比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料三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耶金等《制高点》

              (1)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拓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据材料三,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就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简要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美苏两个大国演绎了大国兴起的奇迹,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一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需退,不退就不能进。”
              材料二 “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罗斯福还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1)列宁是如何做到“退一步”的?“进两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斯福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材料二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什么意思?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4月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南巡讲话》

              材料三:“合众国人民……要求采取直接而有力的行动。”    
              ——1933年3月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四:“政府不能解决问题,问题就在政府自身。”    
              ——1981年1月美国里根总统《就职演说》

              “政府膨胀一分,则自由收缩一分。”    
              ——1989年1月美国里根总统《告别演说》

              请回答:
              (1)导致列宁提出“利用资本主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时邓小平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意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斯福与里根总统就职时,美国经济正经受怎样的困难?他们各采取了什么对策?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探究学习启示我们在解读历史时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