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1分)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观察下列四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世纪20~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现象

              图1 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图2 美国人被迫廉价出售私人汽车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变化

              图3 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图4 今日商品任挑选
              请回答:
              (1) 从图1到图2的转变,反映当时美国发生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其实质是什么?(4分)
              (2) 图3、图4分别反映了中国实行的怎样的经济体制?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4分)
              (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3分)
            • 2.
              (25分) 遏制“舌尖上的消费”!引领消费新风尚。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
              年代
              历史时代
              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
              古典时期
              消费实态: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资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
              消费观念: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
              5世纪至15世纪
              中世纪
              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
              现代前期
              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现代时期
              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的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材料三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
              ——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从长期来看,如果(二战后形成的)这种高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制度不加以变革,……各类危机也将持续出现。
              ——(2012年)周建民《欧债危机最新进展及未来走向》
              请回答:
              (1)指出“古典时期”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2分)
              (2)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4分)
              (4)材料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为什么?(6分)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7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