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些经济上的“改革与重组”共同之处是
              A.奉行凯恩斯主义             
              B.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C.发展“混合经济”           
              D.发展新经济
            • 2. 右下图所示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课题研究的五项主要内容,他们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B.冷战对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C.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调整
              D.战后欧洲经济复苏及繁荣的原因
            • 3. 《世界史·现代卷》指出:“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是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工人阶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
              B.企业所有权发生本质性变化
              C.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D.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 4.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C.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D.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
            • 5. 阅读下列材料: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美国重点开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1993年到1999年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占总投资的45%。1995年到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0%,传统的住房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贡献率分别降为14%和4%。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与信息产业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80%。
              据材料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凯恩斯说:“古典经济理论所谈其实只是很极端的理想状态,而不是一般的、普遍的、现实的状况。真实的情况是,垄断和工会等制度将妨碍市场自行地向着充分就业的方向调节工资和价格。”凯恩斯的政策结论很清楚:通过操纵总需求,能够有效地解决失业。也就是说,政府运用财政政策,通过税收和公共开支,人为制造出需求,将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至于因此而大幅度扩大政府权力和规模,凯恩斯并不担心,在凯恩斯看来,这总比市场和自由被彻底摧毁要好。
              材料2:1958~1968年这段时期以新发现和新发明为基础的工业部门的平均增长率为85%,但是电子计算机的生产在这段时期增长511%……这些数字表明,仅仅保持加工工业每年平均增长52%的比例,就需要有多少新部门,就需要这些部门有多么高的增长率。

              请回答:
              (1)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第一次被成功应用是在什么时候?
              (2)从材料2可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从摇篮到坟墓”——某西方国家的福利体系
              养老金:
              65岁以上的瑞典公民享受养老金,金额以其一生收入的多少和纳税情况评算。养老金的来源则由雇主和雇员各支付一半。
              父母保险及儿童护理:
              产妇休产假可领取产假补贴,孩子入托费90%由国家负担,16周岁前可领取儿童补贴。
              医疗保险:
              瑞典公民都享受公费医疗,超出规定金额部分可享受50%~90%补贴。
              失业补贴:瑞典失业者都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额为原工资的75%。
              材料2:主要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开支占国家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有何特点?
              (2)从材料2看,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是建立在怎样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3)“福利国家”建成后有人宣称:“为每日的面包而斗争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也有人认为:“高福利和经济增长势不两立。”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看法。
            • 8. 英国人称“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是指(     )
              A.经济发达,高枕无忧          
              B.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军队强大,无惧外敌          
              D.大规模国有化政策
            •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10.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 《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何种经济理论?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