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些经济上的“改革与重组”共同之处是
              A.奉行凯恩斯主义             
              B.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C.发展“混合经济”           
              D.发展新经济
            • 2. 《世界史·现代卷》指出:“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是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工人阶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
              B.企业所有权发生本质性变化
              C.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D.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 3. 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不满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 “克服专制王权”的措施,(4分)并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促进英国经济“继续前进”的。(1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4分)二战后 “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成果体现?(1分)
            • 5. 20世纪60年代,建设“伟大社会”成为美国约翰逊任内的施政目标。然而“伟大社会”并不“伟大”。下列内容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经济危机时有发生②出现高赤字、高国债、高通货膨胀现象③美国经济陷入“滞涨”困境④仍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6. 英国人称“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是指(     )
              A.经济发达,高枕无忧          
              B.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军队强大,无惧外敌          
              D.大规模国有化政策
            •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8.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 《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何种经济理论?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4分)
            • 9. 西欧国家二战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    
              B.提高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
              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巩固社会秩序 
              D.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缓和阶级矛盾
            • 10.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矛盾正在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