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的《斯穆特霍利税法》后,许多国家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加以抵制。这种现象所带来的结果是

              A.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阀的空间
              B.国际贸易下降并进而加剧经济危机
              C.各国工业迅速恢复并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D.各工业国找到克服经济危机的出路
            • 2.

              图1、2、3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图1                  图2                 图3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3.

              1929年-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你最有可能的感受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 4.

              有位年轻的美国人曾经独闯中国,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洋务企业——开平煤矿任总工程师。数十年后,他凭借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当选美国总统,但几年之后,又因管理失败遭美国选民抛弃。据此判断,这位美国总统是(  )

              A.亚伯拉罕?林肯
              B.赫伯特?C?胡佛
              C.富兰克林?罗斯福
              D.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 5.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当时令人们产生这种担忧的直接背景是(    )

              A.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30年代大萧条的发生
              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 6.

              1928年美国迪斯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20世纪30年代末,“米老鼠”已经逐步让位于迪斯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据称,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这一现象

              A.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体现了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
              D.表明了美国市场繁荣假象的幻灭
            • 7.

              直接引发1929-199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是

              A.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B.大批银行倒闭
              C.农产品价格下跌
              D.失业人数激增
            • 8.

              材料一:1929年,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材料二:1932年,胡佛决定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对比上述材料,说明胡佛总统

              A.是坚定的自由放任主义者
              B.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忠实践行者
              C.在没有稳定思路下随意调整政策
              D.在自由放任前提下实施有限干预
            • 9.

              1932年12月美国人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蔓延世界的经济危机
              B.大规模的工人罢工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D.法西斯势力的抬头
            • 10.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材料三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

              ——摘自新浪网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2分)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分)这些措施有何特点?(2分)

              (3)据材料二、三,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时的奥巴马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相似措施有哪些?(4分)其实质是什么?(1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