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首流传于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  )

              A.华尔街股市暴涨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爆发
              D.美国经济繁荣
            • 2.

              据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一书统计,1931年后中国的丝织业由1928年23534部丝车减为1935年的7686部,上海的卷烟厂由1928年94家减为1935年的44家,全国的火柴厂由1928年的180余家减为1932年的69家,江苏的面粉厂由1921年的44家减为1931年的28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军阀混战,国内政局不稳定
              B.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C.帝国主义国家转嫁经济危机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3.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件。“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 4.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是因为(  )

              ①危机的规模空前大 ②危机持续的时间相当长 ③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大 ④危机使社会动荡不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5.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 6.

              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慨览》首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      )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
            • 7.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材料三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演说

              请回答: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30年代大危机的特点。(2分)

              (3)面对材料一、二的情况,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3分)

              (4)材料三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

              现?为什么?(3分)

               

            • 8.

              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A.摇滚、爵士乐盛行
              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经济社会盲目发展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 9.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家那里有很多解释,从抽象的理念角度,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个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经济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性及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并强调这种发展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限制和约束的。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一程上来。

              材料三    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自由主义”的内涵是怎样不断拓展的。(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诞生的历史必然性。(6分)

              (3)据材料三,归纳概括亚当·斯密理论主张的核心,并结合史实说明亚当·斯密理论的实践结果。(6分)

              (4)综合以上认识,谈谈亚当·斯密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价值。(4分)

               

            • 10.

              下图是美国1890—1945年的某项经济指标统计示意图,依据所学分析,该示意图最有可能是哪一项数据

              A.农业发展指数
              B.工业发展指数
              C.失业人数指数
              D.黄金储备总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