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及其国际联盟,没有孕育一种以承诺和合作为基础的规范标准,没有通过正常的国家间的沟通来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关系,没有建立一种利益共享的国际安全机制,结果导致法西斯国家对“体系”的挑战。由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造成了空前浩劫。人们永远不会、也不应该忘记。

                 在这场持续多年、涉及当时大部分国家的全球性大厮杀中,军民伤亡、军费消耗、物资损失和精神创伤难以用数字计算。但是,在诅咒这场令人发指的大灾难大破坏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以反法西斯力量的最后胜利而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打乱了旧的世界秩序,冲击了腐朽落后势力,开辟了国际性社会进步的新道路,对世界军事史和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又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人类社会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动乱走向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曹胜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人类社会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动乱走向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 2.

              下图是美国1890—1945年的某项经济指标统计示意图,依据所学分析,该示意图最有可能是哪一项数据

              A.农业发展指数
              B.工业发展指数
              C.失业人数指数
              D.黄金储备总量
            • 3.

              1921~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93.2%。胡佛总统曾骄傲地宣称:“感谢上帝之助,贫困从这个国家的绝迹指日可待。”对此材料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B.实际消费能力大增
              C.制度矛盾基本消除
              D.企业家盲目扩大生产
            • 4.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基于

              A.来自苏联世界第二的威胁
              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C.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
            • 5.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家那里有很多解释,从抽象的理念角度,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个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经济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性及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并强调这种发展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限制和约束的。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一程上来。

              材料三  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自由主义”的内涵是怎样不断拓展的。(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诞生的历史必然性。(6分)

              (3)据材料三,归纳概括亚当·斯密理论主张的核心,并结合史实说明亚当·斯密理论的实践果。(6分)

              (4)综合以上认识,谈谈亚当·斯密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价值。(4分)

               

            • 6.

              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度难关各国变的亲如兄弟”
            • 7.

              如果在1930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苏联、德国、美国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

              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
              B.苏联:“机器轰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C.德国:“人民游行,谴责政府无能”
              D.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 8.

              美国青年Mike在1930年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①生产的大量产品无人购买          ②多年投资股票积聚的财富一夜间化为乌有

              ③家里大多数东西都是分期付款买来的 ④遇到有人向其宣传罢工计划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 9.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

              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

              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

              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

              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材料二: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

              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

              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

              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次文化融合?两次文化融合的原因和结果有何不

              同?(6分)

               

                  (2)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4分)

               

               

            • 10.

              经济大危机和“二战”在经济上留给世人的深刻反思主要是

              A.建立稳定世界经济秩序的有效机制
              B.打击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C.拥护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要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