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和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推动,1939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引导和鼓励把原子能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而在1948,美国储存的原子弹已经由13枚增加到50枚,极大地保持着对苏优势。
              --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施曼哈顿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
            • 2. 阅该材料,完成下列萝求。
              材料  如图是一幅名为《影子在延长》的漫画:
              漫画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指出其中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提示:可从漫画的内容进行分析)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随后,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称为“新面貌”文件.文件认为苏联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敌视及对亚非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上.“新面貌”战略坚持了艾森豪威尔的“大平衡”思想,提出“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在缩减军费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方的要求,文件强调“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要在核武器的数、质量上都保持对苏联的优势.不过在苏联已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了进行核威慑的局限性,因此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文件承认美国的联盟政策面临着种种问题,最使美国担心的是“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因此文件强调使盟国相信“美国的安全战略是集体安全战略.联盟必须扎根于对利益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并坚信美国领导的稳定性和明智性”.另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它不仅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心理作战局,还把这种颠覆手段引为“新面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1)根据材料概括“新面貌”战略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最使美国担心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是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的历史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应是什么?并请你对以上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逐一作简要说明。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格局漫画。

              (3)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特征,并指出这一国际关系特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 5.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如图所示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片《生意经》的副标题是:卖伞的渴望下雨,我们当然渴望战争了!
                 图片《桥》副标题是:西方国家向中东地区派出大观模武装力量,与此相对应的是,恐怖分子也向西方国家发起进攻!
              (1)图片《生意经》揭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根据你的理解。图片《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8年,戴高乐因五月危机重返政坛,制定新宪法,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当选第一任总统。戴高乐上台后对法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包括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具体实施有:
              ①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改变法国在联盟中对美国从属地位,维护民族独立;
              ②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③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在东西方关系中发挥作用,推动中法建交;
              ④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
              ⑤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主义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归纳戴高乐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 7. 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两个周期初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并说明这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合作中谋发展日渐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的西欧呈现着一个利益多元化与各利益主体需要进行多重整合的局面,……而美国……鼓励西欧不但在经济上联合,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加强合作与联合。这就使得走欧洲联合之路的决策在客观上顺应了美国和法国各自的战略需要,尽管它们的战略出发点完全不同。
              --谢伟良《世界的分裂:冷战的兴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法国战略出发点有何不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针对国际合作这一中心命题,新自由主义认为,尽管不可能出现自然而然的全面互利的“和谐”状态。……当考虑到武力解决利益冲突的代价过高或者当发现合作能给彼此带来好处的时候,作为理性行为的国家必然倾向于合作。新现实主义则认为,国家的自私本质决定了只有存在一个强大权威(霸权或世界政府)的情况下,合作才可能发生。国家关系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霸权秩序代替另一个霸权秩序的过程,霸权秩序的合法性是通过霸权战争确立的。
              --宋伟《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的考察--以战后法德关系为例》
              (2)评材料中关于国际合作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9.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 的延续,新时斯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受二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 崩溃己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二  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 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 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有人说: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 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己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 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摘编自2006年5月25日《卫报》,作者马丁•雅克,伊文译
              (1)请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的原因和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3)材料三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指出1989年所发生的事件对20世纪末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
            • 1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材料三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如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