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理财”门引赵天麟奏议
                  材料二“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南台备要》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下行省的施政“规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的表现并作简要评价。
                  材料三  2003年7月,负责调查伊拉克生物和化学武器项目的英国国防部专家凯利自杀身亡,外界怀疑其因不堪忍受政府施压所致,时任首相托尼•布莱尔支持率暴跌。英国分析人士指出,凯利之死是布莱尔政府执政6年来遭遇的最严重危机。--据《英国卫报》、《北京青年报》有关报道整理
              (2)当布莱尔内阁受到议会下院反对时,依据英国的政治“规矩”,首相可采取怎样的对策?描述这一政治“规矩”的特征。
                  材料四  早在战事(指二战)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力求恢复1914年前的通货稳定。1914年前的金本位制提供了一套固定的汇率,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兑换成黄金或者当时黄金的等价物英镑。……为建立一个正式的世界性贸易组织以对国际商业进行监管的努力并不顺利,但是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后来却被证明是成功的。--改编自【美】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实施材料四中“大胆的计划”和“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制定“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的原因?试评价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规矩”的影响。
            • 2. 公元13世纪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通道,而后商人们转而将目光投向欧洲和美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摘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材料二 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简表
              阶段时期欧美西方资本主义扩张的特点
              雏形
              出现
              新航路开辟到18世纪中期开辟从欧洲到东方的新航线,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进行殖民掠夺,扩张殖民地
              初步
              形成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晚期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大机器生产和蒸汽时代,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的阶段
              最终
              形成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开展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
              当今
              全球 化
              二战后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世界市场、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等等
              --根据《百度百科•世界市场》整理而成
              (1)结合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经济的最主要特点,并说明理由。
              (2)与材料一的丝绸之路形成过程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市场在形成中具有哪些新特征?与表中之前的三个阶段相比,最后阶段有哪些显著变化。
            • 3. 合作与对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列强对外贸易大事记
              时间主要事件
              1921年英国实行“保护工业法”,规定了高额进口税。此后,法、德、意等国也提高了工业品和农产品的进口税率。
              1927年世界经济会议召开,再次讨论取消对外贸易限制等问题。由于美、英等国之间的矛盾,会议未达成协议。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诸列强纷纷仿效。
              30年代英、法、美等国实行进口定额制度,由政府对绝大多数进出口商品颁发许可证。
              英、德、法、美等国由政府出面直接向外国进口商提供信贷,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贷款国的指定商品,以扩大商品外销。
              --摘编自宋则行 樊亢《世界经济史(中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列强对外贸易的三种主要举措,并简述其对三十年代后期国际局势的重要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他们推动取消了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苏联没有参加任何战后贸易谈判,其国际商业活动主要限于其东欧卫星国集团。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全球经济格局的特点,并简要评价。
              (3)国际学术界对全球化的认识争论激烈。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只是一个神话,当今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 4. 材料一《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材料二1941年3月,美国通过了租借法案,中国列入租借法案借贷国。美国总统罗斯福答应中国的援助请求。明确宣布美国将无条件地全面援助英国、中国等国家……1941年4月1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秘密发布命令:允许美国预备役军官和陆海军航空部队退役人员参加美国志援队。中国以优厚的价格购买了100架美国飞机……1941年生月1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中国财政部长宋子文。两天后,正式通知国民政府,他已批准将首批价值250.万美元的军用器材为援华租借物资……1941年6月9日,第一批110名飞行员和150名机械师等地勤医务人员组成的美国支援队乘飞机前往中国。
              -《美国<租借法案>与中国》(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租借法案实施于中国的作用。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票号的创办、发展、衰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日升昌总号在咸丰十年(1860)十二月十八日给汉口分号的信中写道:“昨接成重两处来信,军务甚是紧急,成都左近四面贼匪扰乱不堪,兼之省城勒逼捐输(指政府因财政拮据,巧立“捐输、报效”等名目向商人搜刮钱财),以滞生意之家,实难存站。……即着成伙速归重号,暂行躲避。力曾任票号经理的李宏龄说:“乃自甲午、庚予以后(票号)不惟倒欠累累,即官商各界生意亦日见萧疏。推其原故,固由于市场空虚,亦实以户部及各省银行次第成立夺我利权,而各国银行复接踵而至,出全力以与我竞争。“
              一摘编自张正明、邓泉《平遥票号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票号衰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到了近乎癫狂的程度。仅1545-1560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千克,白银246000千克……由此引发了一场“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一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2)根据材料二,说明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史实,说明“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
              材料三    金本位首先在英国实行,后来通过国际扩散,成为早期国际货币制度。英国是金本位的主要维持者……金本位时期是世界经济中工业迅速增长时期……英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是成功的关键。英国在整个19世纪一直是重要贸易国和资本输出的国家,人们完全相信英镑作为一种国际通货的能力。
              一《世界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3)根据材料三,说明工业革命时期国际实行的货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
              是如何理解“英困在整个19世纪一直是重要贸易国和资本输出的国家”这句话的?)
              材料四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 0世纪3 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洪国起、董国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 6. 货币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遥远的美洲新大陆接二连三发现的金、银矿山撩动着欧洲人的心弦。西班牙人同当地政府勾结,获得了极其廉价的劳动力。大量低成本的美洲贵金属自16世纪开始流入西班牙。之后,这些金银财富像血液般通过国际贸易和金磁或者走私、海盗掠夺及战争赔款等多条渠道灌注到欧洲主要国家的“体脉”中。新鲜的“血液”使欧洲的脉搏开始强劲地跳动。
              (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美洲的贵金属流入欧洲,美洲与欧洲交往进一步密切,指出出现这一状况的最主要的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以日本军事力量为先锋,遗而以金融货币战争为实质的一场军事、金融、货币“立体战”。甲午战后白银大量外流,据1898-1913年的统计,中国每年平均进出口总额增加到6亿多海关两,出口额为2.51亿海关两。
              (2)甲午战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反映了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出现这种特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44年6月30日,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孔祥熙率团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国因此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30个创始成员国之一。
              (3)“二战”后初期,中国以大国的身份成为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组织的创始成员国,这主要得益于什么事件?
              材料四 法国总统戴高乐1965年批评美元:“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4)美元创造的“超级特权”是指什么?“超级特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