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二战后美国在工业生产领域占绝对优势
              ②二战削弱了整个资本主义阵营 
              ③二战后,美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确立了统治地位 
              ④美国拥有的外汇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总储备的一半以上

              [     ]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
            • 2. “第一次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     ]

              A.对抗社会主义苏联  
              B.确立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C.规划战后经济重建  
              D.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 3. 下图中福勒的名言反映的是

              [     ]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 4. 下列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是布雷顿森林会议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C.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它的两个国际经济组织也崩溃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初期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 5.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①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②固定汇率制有利于消除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
              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④美国拥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5以上的投票权
              [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 6.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为八国集团)
              材料三 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中国、巴西等11个发展中国家。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特点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七国集团成立时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法国为何能倡导并促成西方主要工业国首脑会议的召开? 
                                                                                                                                                                              
              (3)材料三中“20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
                                                                                                                                                                              
            • 7. 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反映了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实力削弱,美国实力空前增长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③图中局面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打破
              ④美元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美国在世界范围内霸主地位的变化

              [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8. 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 9. 19世纪末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金本位制(1815——1914)、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美元本位制(1971——至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试简述其确立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对美国意味着巨大利益,意味着“超级霸权和超级利益”。戴高乐l965年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评举世知名:“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l971年尼克松摧毁布雷顿森林协议、开启浮动汇率体系之后,“超级特权”和“游戏筹码”竟然象天文数字一般倍增!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2)美元获得“超级霸权”的原因是什么?“超级霸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l930年代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l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3)简析欧元产生的原因和对世界货币格局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10年4月26日国际在线报道: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l5.85%,很显然美国仍然努力保留了否决权。
              (4)世行投票权的变化说明了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并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叶,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