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 2. 中国是苹果系列产品重要的装配基地,但是中国只能分享3.6%的价值,按零售价计算还不足2%,在苹果产业链中处于最低端的位置。这种现象(  )
              A.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亚太经合组织发挥了作用
              C.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
              D.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 3.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记载:“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材料中“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中国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国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 4. 欧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反映了(  )
              A.各国间的经济竞争基本消失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美国被排斥在区域集团化之外
              D.全球贫富差距明显缩小
            • 5. 下表为《世界主要国家GDP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的最大影响是(  )
              单位 亿美元
              国家(含欧盟)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13年
              美国279565803398247144190161979
              欧盟84980162790165665
              日本1027930522476615488459973
              中国30153878108085951490386
              俄罗斯9400775825971486821090
              A.使世界多级格局正式形成
              B.表明美欧成为国际事务的主导力量
              C.制约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削弱了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 6. 现代世界体系
              材料一:“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尼德兰(荷兰)或18世纪的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根本没有霸权可言……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几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45%的现代工业能力。”同一时期,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商业和五分之二的制成品贸易被掌握在英国手里。
              材料三:1898年大英帝国的版图(深色部分)


              材料四:19世纪,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61.1%降至10.3%。

              ——《世界通史》


              材料五:1876年,上海发昌厂开始出售自制小火轮(发动机系英国制造)。1901年,工厂被迫以四万元廉价全部卖给了英商开办耶松船厂。
              材料六:1913年,英美烟草公司曾派人到湖北均州分发美国烟草种子给农民,种植及回收情况如下(一贯相当于3.5公斤):


              ——《中国近代经济史》


              问题:
              (1)提取材料二、三、四中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现代世界体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七国集团2011年3月18日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以遏制日本大地震后日元对美元急剧升值势头。分析人士指出,欧美应日本要求,一改对干预外汇市场惯常持有的谨慎姿态,宣布联手干预汇市,主要是出于担心日元进一步升值给日本经济及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这主要是由于(  )
              A.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重创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
              C.外汇市场的稳定关系到各国经济稳定
              D.各国自觉、主动地帮助日本抗震救灾
            • 8.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如下图)。“和平鸽”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和平鸽”战略说明

              [     ]

              A.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B.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C.中国正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D.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9. 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见下图)该照片体现了
              ①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显成效 
              ②美国主张同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 
              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0.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概括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趋势,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一:冯骥才在《献给命运的紫罗兰》中写道:“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观点二: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3)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